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天门 / 人文历史 / 文化遗产
天门民歌
发布时间:2011-02-22 10:07 来源:天门市人民政府
字号: 分享:

天门民歌有过辉煌的历史,考其源流,湖北东部的黄梅、英山等县,靠近安徽,多少带有一点安徽的音调;而西部的恩施、宜昌等地接近四川,多少沾有一点川味;北部的襄阳、郧阳与河南毗连,也多少带有一些河南腔;而南部的石首、监利等地与湖南接壤,也或多或少沾有一些湘味;而最纯正、最正宗的湖北民歌,当数流传在湖北腹地江汉平原的天门、潜江、沔阳一带的民歌,三地的音乐风格极其接近。圈内人常以此为纯正的湖北民歌精髓,因此,天门民歌在湖北民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天门北倚京山、荆门,南临汉水,与仙桃、潜江一衣带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交通便利,民康物阜,民间音乐素材极为丰富。一九四九年后一批又一批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音乐家对天门民歌的搜集整理、出版发行,使天门民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外还有以蒋桂英为首的一批歌唱家及民间众多的演唱者对天门民歌的演绎推介,使天门民歌在湖北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蒋桂英老师带着天门民歌曾三次唱到北京,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唱,毛主席听了《幸福歌》后对蒋桂英连声称赞:“好!好!跟湖南花鼓戏一样好听!”从此天门民歌走向了全国。而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影响,更是使天门民歌的地位达到了极致。有趣的是《洪湖赤卫队》的主题歌《洪湖水,浪打浪》不是洪湖民歌,更不是襄樊民歌,它是一首地地道道的天门民歌,《洪湖水,浪打浪》与音乐家吴群先生1950年代初期创作的《襄河谣》何其相似乃尔。《洪湖水,浪打浪》的旋律,完全是在《襄河谣》的基础上加花变奏而已,而《襄河谣》则与天门传统民歌《月望郎》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事实上湖北省歌剧团在创作《洪湖赤卫队》之初,曾到天门花鼓剧团学习花鼓戏音乐和天门民歌,收集音乐素材,时间达一个多月之久。

地处江汉平原的天门市,素有“文化之乡”的美称,民间歌舞甚为流行。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出生在天门竟陵的陆羽,就以他不朽的专著《茶经》,闻名于世,而陆羽曾经还是一名艺伶,编导过一些歌舞、戏剧。如今天门市的有些民间音乐有着宫廷音乐的遗韵,窃以为与陆羽有很大关系,当然是否真的是由陆羽传过来,尚须考证。明末清初,以钟惺、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在文坛独树一帜,灿烂夺目的天门文化源远流长,在这块文化积淀丰厚的土地上,孕育了无数的天门民歌。如《小女婿》、《幸福歌》、《洪湖水,浪打浪》、《天门来了贺老总》等等,至今传唱不衰。

  

天门民歌的风格特点

  

民歌的音乐特色往往与地方语言音调有着紧密的联系,反过来说,地方语言音调决定了民歌的音乐特色。

天门民歌有其独特的风格特色,它不像高原民歌那么粗犷高亢,也不同于草原民歌的辽阔悠长,也不像新疆民歌那样欢快跳跃、节奏明朗,更不像江南民歌吴侬软语、浅吟低唱,天门民歌旋律优美抒情,如行云流水、曲调妩媚缠绵、纯朴甜美、委婉动听。

(一)旋律特色

天门民歌旋律进行多为级进、小跳。如:

《十二月望郎》

  

  

  

  

  

《湖乡好风光》

  

  

  

  

  

  

(二)调式特征

天门民歌的调式以徵(5)调式为主,在天门民歌中约占60%左右,其次依次是宫(1)调式、商(2)调式、羽(6)调式、角(3)调式分别占有40%中的不同比例。

  

  

  

  

  

  

  

  

  

  

  

  

  

  

  

  

  

  

  

大家通常所熟知的调式为五声调式、七声调式、四声调式、六声调式,天门民歌中除以上几种调式外,还有极少见的三声调式,如天门民歌《正月里杨叶儿起》,整首歌只有1、3、5三个音为骨干音,另外还有《摇橹》等歌曲,人们一听就会感到风格独特,风味浓郁,虽然用音特别少,但完全能表达出丰富的思想感情,真是别具一格。

谱例如下:《正月里杨叶儿起》

多重调式色彩,异调终止,变音级民歌,交替调式等都有荆楚人标新立异的传统。

衬词在天门民歌中应用很广泛,它使歌曲的特点更加突出,所以衬词在天门民歌中应用很广泛,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粗略地统计了一下,除了一般司空见惯的啊、呀、啦、衣等外,还有一些新颖别致的衬词,如“金梭”、“银梭”、“羊儿梭”、“海洋梭”、“梭里马子

  

锒铛”、“杨柳子青青”、“一呀一支梅花”、“嗨嗬衣嗬嗨嗬嗨”、“海呀海棠花”等一百几十多种,它使天门民歌更加生动活泼,情趣盎然,更加丰富多彩。

(三)体裁形式

什么样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民歌。

天门民歌大致可以分为号子、田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儿歌、宗教歌等类型。其中号子又可分为若干类:《打硪号子》、《打麦歌》、《车水歌》、《栽秧歌》、《薅草歌》、《船工号子》、《装卸号子》等等。

有人说,民歌是一种“民族根”、“民族魂”的文化载体,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历史,沉淀了人们所有的感情,展现了劳动的生活场景,如劳动号子类的歌曲,皆属此类。

从天门传统民歌来看,它所反映的内容绝大部分是爱情歌曲。如《六段春情》、《十二月望郎》、《月亮花树开》、《送郎》、《看郎》、《接郎》、《望郎》等比比皆是。有的叙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如三棒鼓调《逃水荒》、《长工十叹》、《想起往日苦》等。也有的表达了被压迫者的反抗意识,如反抗封建礼教,渴望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主的《小女婿》等。

有不少天门民歌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如《三十有个年初一》,它通过特定的环境——初一的早上,比兴的手法——茶杯和么礳,以及少女对待所爱之人和不爱之人的两种态度的极大反差,淋漓尽致的反映了少女纯真的思想感情,实在令人拍案叫绝,天门民歌中像这样高质量、高水准的民歌还有很多很多,还需要专业的、业余的音乐爱好者共同来发展。

  

天门新民歌

谈起天门民歌,人们大概只知道《小女婿》、《车水情歌》、《幸福歌》、《薅黄瓜》等为数不多的几首,而对于原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每天开播时的播放的开始曲是由天门民歌《打湖草》改编的,知道的人恐怕不是很多,在天门这块土地上,近几年来,涌现出了许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天门新民歌、天门民歌再创辉煌。《六月初六龙晒衣》、《妹妹心随哥哥转》曾被湖北省艺术团选为对外文化交流节目到德国演唱,天门民歌走向了世界。2005年10月,《幸福歌》被湖北省某专业艺术团编排成表演唱,由中央电视台“曲艺杂谈”栏目播出。前不久由省电视台组织的经典老歌比赛中,《天门来了贺老总》夺得了天门赛区的第一名,这首三十年前创作的天门民歌,当年在全省文艺会演唱中被省委宣传部部长焦德秀感叹为“这才是最美的艺术享受”。电视、电台争相转播,刊物竞相发表刊登,全省各地县市都纷纷到天门取经学习,可谓盛况一时。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晚会上,出现了一个难得一见的场景,天门民歌的魅力无限,传为美谈。天门县文化工作队演出女声表演唱《天门来了贺老总》,一曲方罢,观众掌声雷动,这时前排坐的沈阳军区一位首长激动不已,站起来面对观众大声说:“同志们,大家说好不好?”观众齐声道:“好!”首长又问道:“再来一次要不要?”众合:“要!”于是,演员们又返场从头到尾表演了一次,观众掌声更是经久不息。天门民歌之美可见一斑。天门民歌是那样优美,那样动听,让人回味无穷。那唱红全国的《洪湖水,浪打浪》就是出自天门民歌《月望郎》。还有那冠以湖北民歌的传统民歌《小女婿》也唱遍全国。《小女婿》还走出国门,许多外国人也喜欢唱。天门民歌中有“下里巴人”,如《小女婿》等,但还有不少“阳春白雪”。《四季相思》就是一首格调高雅,词曲优美动听的民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秋季相思中这样唱道:“秋季相思丹桂花儿飘,寒虫叫得一声低来一声高,奴心焦。佳人独坐,愁锁两眉梢,细雨窗前洒谁家品玉箫,伤心人怎能听得凄凉调,郎在外,隔山隔水路途遥。忽听门外孤雁一声叫,奴有情书,奴有情书,谁又能带到?我的郎,奴爱你,人不知道天知道。”歌词用“寒虫”、“细雨”、“孤雁”、“玉箫”等词衬托,从内心深处揭示了一个痴心女子在秋季思郎的伤感之情,相思之苦,曲调更是委婉,如哭如诉,凄楚动人。

国外有一位专家说过这样一席话:“若干年后,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民间音乐将要被挖掘一空。唯有一个民族不会,那就是中华民族。”这说明了我国民族民间的音乐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天门民歌这朵奇葩一定会绽放异彩,天门民歌一定会开创一个无比灿烂辉煌的新时代。

  

天门民歌的传承发展

天门民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十年来,在专业和业余的词曲作者的努力下,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在天门这块土地上,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留下了一串串闪亮的名字,以时间发展排序。

一、音乐方面代表人物:五十年代代表人物有吴群老师,省音协会员,代表作有《襄河谣》等。五十~六十年代有胡曼,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原天门县文化馆音乐干部,后调任荆州歌舞团任作曲指挥,代表作有《赶秧雀》、《插秧好比赛龙船》等;朱培,省音乐家协会员、文化馆音乐干部,代表作有《姑娘的嫁妆》、《莫赌博》等。六十~七十年代有鄢元骙,天门中学音乐老师、省音协会员,代表作有《棉乡一片好春光》、《摘辣椒》等;吴礼顺,原黄潭镇文化站长,代表作有《如今我家富起来》、《老年乐》等;彭从新,市群艺馆副馆长、省音协会员,代表作有《草青青》;鄢时昌,业余曲作者,代表作有《扬场歌》、《老九歌》等;刘亮,原文化工作队队员,代表作有《歌儿伴着渠水流》、《春回棉乡》等。到了七十~八十年代有孙桂庆,中国音协会员,省群艺馆干部,代表作有《妹妹荡桨哥撒网》、《汉北有了幸福河》等;朱则平,中国音协会员,现就职于广州市教育局教研艺术室,代表作有《妹妹心随哥哥转》《害得姑娘难安睡》等;余音,中国音协会员、市群艺馆音乐干部,代表作有《天门来了贺老总》、《渔歌声声唱金秋》等。现在有一批年轻人正在学习音乐创作,并出现了不少新秀,天门民歌的音乐创作后继有人。

二、词作者方面代表人物有:李玉华,原文化馆干部,代表作有《赶秧雀》、《弯弯都是运棉船》等;彭秉玉,中国作协会员,原文化馆副馆长,代表作有《妹妹荡桨哥撒网》、《草青青》等;范齐家,作协会员,原文化馆馆长,代表作有《数猪娃》、《这下我就放心哒》等;何山,天门市文学研究会会员,代表作有《如今我家富起来》、《老年乐》等;曾腾芳,中国音协作协会员,原市群艺馆馆长,代表作有《渔歌声声唱金秋》、《渔家生活谁不夸》;刘高,原岳口文化馆馆长,代表作有《真是个好乖乖》等;董当年,荆门日报社记者,原市群艺馆干部,代表作有《歌手唱歌想总理》、《莫赌博》等;肖啸,学校老师,代表作有《天门来了贺老总》、《跟着毛主席攀高峰》等;张良义,代表作有《盲人之歌》、《八鸽歌》等;魏成泽,原多宝文化站站长,代表作有《家乡的小河》、《一个“哈哈”飞上坡》等;刘文清,市群艺馆副馆长、省作协会员,代表作有《人生最恋是故乡》、《天门民谣》等;程建国,省作协会员,代表作有《北京舞起来》、《向往康庄大道》等。特别是程建国创作的歌词,在全市都有一定的影响。

三、演唱代表人物。首推蒋桂英,中国音协会员、省歌舞团团长兼党委书记,她是推介演绎天门民歌的先行者,代表曲目有《绣花》、《幸福歌》等;周兰仙,与蒋桂英同一时期的歌手,曾代表天门参加过全省民歌的比赛,代表曲目有《薅黄瓜》、《补背褡》等;童海螺,代表曲目有《插秧好比赛龙船》、《我挑百货走千家》等;胡银志,代表曲目有《晚霞映红竹篱笆》、《盲人之歌》等;李平字,代表曲目有《赶街》、《公社好比一只船》等;喻学敏,代表曲目有《六月初六龙晒衣》、《妹妹心随哥哥转》等;高尚,代表曲目有《品茶歌》、《车水情歌》等;郭小蕾,代表曲目有《湖北风光秀》等。

新的时代、新的生活,给天门民歌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民歌的词曲继承和发展也经历了不同创作的阶段,五、六十年代,根据老民歌曲调重新填词的较多,七十年代,根据民歌音乐素材编曲的新民歌占了主导地位,这时期民歌佳作迭出,如“天门来了贺老总”、“汉北有了幸福河”等深受群众喜爱,影响深远。进入八十年时代到九十年代,民歌词作者与时俱进,写了不少讴歌新时代,歌唱新生活的歌词,曲作者结合歌词特点,除运用天门民歌素材外,还吸收现代流行歌曲及外来音乐素材,又写出了大批有影响、受群众欢迎的新民歌。如曾腾芳作词、余音作曲的《渔歌声声唱金秋》,文清作词、余音作曲的《人生最恋是故土》等民歌在全省广为传播。更有一批天门民歌,如《放风筝》、《六月初六龙晒衣》、《妹妹心随哥哥转》等歌走出了国门,唱到了法国、奥地利等国。

天门民歌深深扎根于群众生活的沃土之中,可以说根深叶茂、花繁果丰,正如一首民歌所唱:“唱歌不是人发颠,也是前朝古人传,一人传三三传九,歌海淘沙渐渐深”,由于世代传唱,歌海淘沙,才使天门民歌进一步达到词句优美,曲调动听的境界。特别一提的是新民歌,唱出了天门人民的新声,和的是时代前进的节拍,扬的是传承现代文明的旋律,是天门热土上绽开的一朵精神文明之花。我们相信,天门民歌一定会散发出诱人的芳香,也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文明之果!(余 音  何 山)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天门市人民政府天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管天门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主办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市内)、0728-4812345(市外)】

政府网站标识码:4290060001鄂ICP备05005537号-1鄂公网安备42900602000138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