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天门 / 人文历史 / 文化遗产

植根于江汉平原的民间艺术--天门糖塑

发布时间:2023-02-22 15:49 来源:天门周刊

朱国宏 江艳

天门糖塑源于祭祀用的糖供,俗称吹糖或吹糖人。天门糖塑就是糖塑艺人把加热后的麦芽糖,通过搓、压、挑、剪等方法,变成各种妙趣横生的民间美术作品。2007 年6月,天门糖朔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天门糖塑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87年,在第一届中国艺术节上天门糖塑作品的模型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湖北民间美术》栏目纪录天门糖塑的电视片。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天门糖塑作品入选多本画册,并被选入小学《美术》课本。在春节前夕,江汉平原的农村有准备年货、熬制麦芽糖、打豆腐的传统习俗。近些年,由于有了专门生产麦芽糖的作坊,每家每户制作麦芽糖的习俗渐渐消失,糖塑在江汉平原逐步成为一种产业。

1.麦芽糖的熬制

麦芽糖是制作天门糖塑的主要原材料。熬制麦芽糖时,首先要将大麦淘洗浸湿。盖上温布并适当洒水,保持适当的温度,使其生成麦芽。再加水,将麦芽磨细备用。麦芽味甜,含有较多的糖化酶。用碎米或是玉米粉(淀粉类)煮成粥,待冷却至温热时,将其加入被磨细的麦芽中进行搅拌后,适当加温,使其产生糖化反应(行话称为焙瓫)。一般经过2至3个小时的加温后,糖液中的水分逐渐蒸发。然后,滤出糖渣,最后制成粘稠的麦芽糖,这个过程就是熬糖。

    制作糖塑的麦芽糖含水要少,经过冷却后呈黄褐色的块状,敲击时容易碎。用纯糯米熬成的麦芽糖糖色浅,加入食用色素后特别出色。

用手拉扯加温变软后的麦芽糖,可以把黄褐色的麦芽糖拉扯成乳白色或是淡黄色。麦芽糖的可塑性非常强,可以拉扯成薄片,也可以拉扯成细丝,还可以吹成又薄又亮的泡状。麦芽糖还有非常强的粘性,很容易粘合,冷却后还能保持塑成的形状。


2.制作糖塑的工具  糖塑担子

木制的糖塑担子,是集工具箱、操作台、展示架及坐凳为一体、比较轻便的简易设备,用一根扁担就可以挑着走。糖塑担子一头用可折叠支架支撑,高约128厘米(含支撑架),长约58厘米,宽约35 厘米,是专门用以存放化糖槽和塑制糖塑的工具。糖塑担子的前端上部搁板设指针式转盘两个,供顾客转动指针选择糖塑品种。上部设有横梁,横梁上有两排插孔用来插上展示已完成或未完成的糖塑作品,横梁下面的木板上写有常见糖塑名称。糖塑担子另一头为箱式结构,用来存放备用的糖料及其他辅助工具,兼作操作时的坐凳。

化糖用具
    化糖槽为铁皮制成,长约36厘米,宽约12厘米,深约8厘米,分为四格,底部呈弧形。装本色糖(黄褐色)和红色、绿色、黑色共四种糖料(加入食用色素后形成)。另有用来调色及取糖料用的竹制搅棍四根,每根长约12厘米。化糖槽底另有铁皮制托槽,将锯末放在上面引燃后,压上瓦片可以控制化糖温度。另有小铁铲是用来添加或拨弄燃烧的锯末的,防止麦芽糖因长时间的加温而焦化。

塑制工具
    糖塑的塑制工具极为简易,包括以下几种。

    塑刀(竹制)。行话称为签子。一般有两种。一种的一端如木刻弧形小圆口刀,用来压出人物面部上下眼睑及眼窝;另一端为尖锥状,用来刺出人物鼻孔、挑出鼻梁、压出嘴角等。另一种的一端为内凹圆环状,用来压印出娱蚣等动物凸出的小眼珠和其他花饰,按压时转动签子,小眼珠才能浑圆。(大眼珠,如青狮的眼珠,则由搓捏而成,不用此工具。)另一端为较粗锥状,用来制作动物的较大鼻孔。

小剪刀。用来剪出各种片状造型,以及手指、牛蹄、鬃毛、披饰等等。一般剪开后,还需要捏制定形。

木梳。糖塑艺人会使用木梳在糖塑上压出各种需要的均匀条纹。通过控制按压力度的轻重、角度、重叠的次数,反复地压扯,糖塑能发生丰富多样的变化,更加形象化、具象化。丝带、发髻、衣纹、盔甲、排牙、鳞片、樱花、叶脉、羽毛、兽爪等种种图案,能使糖塑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制作糖塑的辅助材料

竹签:糖塑主要附着于竹签上,竹签起着糖朔的骨架作用。准备宽、窄、粗、细、长短竹签若干,一端削尖,以便于插入糖塑担子前端横梁中固定。另外糖塑人物的刀、枪、剑、戟、扇柄、鱼杆等也用细竹签。多为现用现劈。作梁、柱,则用麻梗、高粱秆等。

小篾刀:削竹签用。

石膏粉:少量,吹制时防粘使用。墨汁及细竹笔:点睛画眉用,

红色食用色素溶液及竹笔:点染眉宇及腮红用。

棉花:白色或染成红、黑等色,做人物胡须用。

棉线:做弓弦、钓线用。

弹簧:用铜丝在细竹签上绕成,有粗细儿种,连接活动部件用。空闲时绕制,用时剪取一段,可适当拉伸。


3.天门糖塑的作品分类 

天门糖塑的作品题材广泛、丰富多彩。人物走兽、花鸟鱼虫等有名目的作品约有数百种,经常做的也有数十种,总的可分为忠义、吉祥、避邪等三大类。

忠义类,主要是指题材以关公为代表的作品,比如关公勒马望荆州、单刀赴会、忠义千秋、关圣夜读等。杨宗保点兵、穆桂英挂帅、慕容贞斩蛇(七侠五义故事)等表现忠臣义士的作品也可归入此类。

吉祥类,是指以庆寿、祈福、求子、生财、灵禽、瑞兽及一些被赋予吉祥意义的物品为题材的作品,如八仙过海、八仙庆寿、福禄寿三星(又名福禄寿禧)、麻姑献寿、蟠桃贺寿、龙凤呈祥、游龙戏凤、麒麟送子、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独占鳌头、五子登科、太公垂钓、老君骑牛(又名紫气东来)、牧童骑牛(即春牛)、连年有余、二龙戏珠、龙盘柱、龙盘烛、龙盘狮、龙凤烛、蝴蝶戏花、金鸡斗蟋蟀、十样锦等作品。

避邪类,则是指表达人们逢凶化吉的愿望作品,如除五毒(又名鹦鹉,形象为鹦鹉叨一毛虫)、三怕(即青蛙、蛇、蜈蚣。青蛙怕蛇,蛇怕蜈蚣,蜈蚣怕青蛙)、玄武(又名鱼蛇二将。龟与蛇称为玄武,古代“四灵”之一)。小玩意儿中的金瓜(金瓜锤·兵器)、大刀(形似青龙偃月刀)等作品,也可以归人到此类。


天门糖塑采用的是吹与塑结合的制作方法,倡导使用简单的颜色调配出醒目而和谐的色彩,利用多变的构成手法以及巧用弹簧营造糖塑的动感。天门糖朔注重作品造型的力度夸张得恰到好外,虽然仅有四种颜色,但作品丰富饱满,不单调。天门糖塑技艺充分体现出糖塑艺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他们为了生存,为天门糖塑挖掘和创新出更多的讨巧技艺,也使天门糖塑保留着诸多丰富的文化信息。天门糖塑通过师徒传承,糖塑人物的服饰、发髻仍然保留着明清时期的模样。在糖塑中的大玩意儿作品,如龙凤烛、福禄寿三星等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它们仍然保留着作为“糖供”用于祭祀、寿诞、婚庆时的形态。这对于研究民俗文化,特别是祭祀的习俗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