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单位
发布日期
2018-09-14
解读类型
其他
解读方式
文字方式

解读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布时间:2018-09-14 17:12 来源:市文体局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传承和管理工作,构建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市人民政府批准了文化部门确定的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8项),现解读如下:

  1.天门地名传说 天门各地地名有不同传说,如:关于竟陵的传说,战国时期为楚竟陵邑,因大洪山余脉在此终止,即“陵之竟也”而得名。五代后晋天福元年为避晋高祖石敬瑭名讳(敬竟同音),改为景陵县。又如关于岳口的传说,缘因唐代诗人皮日休途经此地,感慨其贸易发达,写下“行樯约物价,岸柳牵人裙”的诗句,人们爱其诗,遂称“约价口”。后因南宋将领岳飞曾屯兵于此,改称“岳家口”,简称“岳口”。

  2.天门杂技 天门的杂技艺术有久远的历史,主要流传于干驿、马湾、小板等地。传统杂技有倒立、头顶顶、肚顶、蹬坛、蹬桌、火流星、爬竿,秋千及魔术等。原武汉杂技团、沈阳杂技团团长均为天门人。

  3.天门传统儿童游艺 有跳房子、玩泥巴、猜谜语、唱童谣、“官打寻强”,打陀螺等。

  4.天门民居屋檐画 在漫长的岁月中,天门人民受宗教庙堂壁画的启迪,得益于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的影响,总结壁画避免洪水浸泡的经验教训,摸索出民居屋檐画的适合绘画形式。在天门城乡,特别是农村,绘有屋檐画的民居随处可见,在明清就已蔚然成风。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在新式砖混楼房流行之前的各时代新建与翻新的民居中,画屋檐画均盛行。天门民间屋檐画之所以能与民宅建筑融为一体,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建筑泥瓦匠兼任屋檐画画匠与雕塑匠。天门民居屋檐画内容中,各种人物、动物、花卉、吉祥图案应有尽有,尤以场面繁杂、人物众多、历史戏剧人物画见长。这充分继承了楚壁画以人物为主的特点。屋檐的瓦头:在粉塑为扇面形的瓦当中,画以花草、盘长、双全、福、寿、十字等。正面墙两边的墙垛面:画上指日高升、紫气东来、寿仙爱莲等,或堆塑倒爬狮子、青鸽白鸽等。墙垛两旁:画如意卷草,装饰高挑的垛头。房屋山墙上画八卦、吞口、卷草等。若是“吊山”则堆塑“月光”形,分两边沿山墙斜画龙形卷草至前后垛头。后墙檐很少绘画。只是在村头、路口、水边的民宅后墙,画老虎“挡煞”。

  5.干驿李长茂香醋酿造技艺 干驿李长茂香醋是传统酿造米醋,在全国诸多醋品中它别具一格,色、香、酸、甜、醇俱全。制作技艺与山西及镇江不同处在于以糖制醋,因此与其它醋品相比有独特的饴糖味,独树一帜。因用水不同,有雪蜂醋和净水醋两种,总体制作工艺分制糖、制曲、发酵、陈贮四大流程,大小60多道工序。其制作技艺继承于晚清及民国时期的“恒生乾”香醋老字号,品质优良,久享盛誉。成醋及醋胆有滋阴、开胃润肠、解毒解酒功效,其色泽呈琥珀色,清澈透明,醋香浓郁,口感酸甜,久不变质,愈存愈醇。但因技术性强,成败由经验积累,传承人年岁渐高,后继乏人,在此情势下,更应对这一传统民族手工技艺加以妥善的保护和传承。

  6.陆羽茶道  “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陆羽茶道是一个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等的体系。陆羽茶道的茶艺程序有备茶、煮水、投茶、分茶、奉茶。通过茶艺表现将饮茶提升到精神文化层次,旨在培养俭德、正令、务远、守中的茶人精神。陆羽茶道在宋代之后,特别是清末民初,实践的区域与人群有所缩小,成为一种“物质的观念史”形态深入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缘赏识得其真貌真技者,还是少数。陆羽茶道在天门西塔寺不绝如缕。自明嘉靖后五百年来,陆羽茶道的理论与实践从来没有停止过。近年来,作为中华茶道的典型形态,陆羽茶道在天门乃至国内外影响日益扩大,越来越受到海内外茶人的尊崇与保护,各国茶道文化的寻根之旅也使天门成为茶道圣地。

  7.天门草编 有草包、草帽、草席、草帘、草鞋及草编小工艺等。

  8.岳口铜锁制作技艺 1958年前岳口熟铜锁制造业兴盛,有帅洪福、鲁长发、胡和兴、周树德、杨大昌等大小铜锁铺20余家,形成闻名全省的铜艺市场。熟铜锁的工艺大体分配料、制坯、整形、总装四个过程。品种分图案锁、文字锁和巧孔锁。产品曾行销陕西、山西、河南、江西等省,并远销东南亚各国。1925年,岳口熟铜锁获全国手工业品银质奖章。目前,美国、东南亚国家中有岳口熟铜锁收藏博物馆。我省省内有不少岳口熟铜锁收藏爱好者。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关联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