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单位
发布日期
2019-06-14
解读类型
其他
解读方式
文字方式

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天门市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19-06-14 09:04 来源:天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年6月10日,市政府印发《天门市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那么,“互联网+医疗健康”究竟是要做什么?老百姓究竟能享受到什么实惠?现将相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方案出台的背景

  2018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措施,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让患者少跑腿、更便利,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更多群众分享到优质医疗资源。

  2018年12月30日,湖北省政府出台《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问题导向,立足便民惠民,推进医疗健康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为推进健康湖北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和支撑。

  二、何为“互联网+医疗健康”

  依据《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涉及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医疗健康”既包括“医疗、医保、医药”这三大领域的应用,也包含整个体系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保障支撑;另外从“三医”应用的具体内容看,而更像是医改整体政策向互联网端的一个延伸,包括分级诊疗、医联体、家庭医生签约、医保控费、医药分开等核心政策。

  (一)老百姓如何受惠于“互联网+医疗健康”

  一是“智慧”化解“看病烦”与“就医繁”。借助于移动互联网等“互联网+”应用,医院通过不断拓展医疗服务的时间空间,提高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以挂号难为例,市一医开发了自己的手机APP及微信公众号,患者通过互联网、手机、电话都可以进行预约挂号。另外,患者可以在线完成包括候诊、缴费、报告查阅等多个环节,不用多跑路,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针对老百姓实际需求,为患者提供在线常见病、慢性病处方,逐步实现患者在家复诊,使居民慢性病、老年性疾病可以在家护理、在家康复,极大提升了老百姓的医疗服务获得感。

  二是跨时空均衡配置医疗资源,将优质医疗资源和优秀医生智力资源送到老百姓家门口。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方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使资源更加合理配置,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市一医、市中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和医生智力资源配置到基层卫生院等资源匮乏的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改变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例如,通过建立互联网医院,把市一医、市中医院等大医院与基层卫生院、甚至村卫生室连接起来,帮助老百姓在家门口及时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针对基层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通过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诊断等服务,促进检查检验结果实时查阅、互认共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大幅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鼓励医疗联合体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面向基层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帮助缓解老百姓看病难问题。

  三是重塑大健康管理模式,实现“我的健康我能管”。在“互联网+”的助力下,健康管理正逐步迈向个性化、精确化。通过建立物联网数据采集平台,居民可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腕表等移动设备或相关应用,全面记录个人运动、生理数据。通过建立健康管理平台,依托网站、手机客户端等载体,家庭医生可随时与签约患者进行交流,为签约居民提供在线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延伸处方等服务,真正发挥家庭医生的健康“守门人”作用。借助云大物移等先进技术,居民在家中就可通过网络完成健康咨询、寻找合适的医生,并在医生的辅助下更好地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和康复。

  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利用“互联网+”的方式开展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对签约的患者进行日常健康管理与服务。家庭医生会给慢病患者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患者提供适应的健康指导。另外,对一些长期稳定的慢性病签约患者,如果需要调药或者是基层没有相应的药物,家庭医生可以在线给他开具一些处方,并且通过第三方配送方式直接把药物配送到家里,使患者能够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远程医疗、在线会诊实现优势诊疗资源互通共享。

  远程医疗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遥感、遥测、遥控技术为依托,充分发挥大医院或专科医疗中心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优势,对医疗条件较差的进行远距离诊断、治疗和咨询。

  利用“互联网诊疗”手段,基层乡镇的患者,可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市一医和市中医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看上重点医生、专家,也就是“远程医疗”。

  (四)互联网+”公卫服务

  向公众开放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查询计划提出,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健康服务等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整合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信息,促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

  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重点,加强老年慢性病在线服务管理。以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儿童为重点服务对象,整合现有预防接种信息平台,优化预防接种服务。鼓励利用可穿戴设备获取生命体征数据,为孕产妇提供健康监测与管理。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信息管理、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

  初步形成个人健康基础信息标准规范,逐步向公众开放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查询。开展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业务信息系统和妇幼健康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个人健康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个人健康信息整合应用。

     (五)利用政务新媒体,推广便民就医和健康知识。

  我市已建微信公众号“健康天门”,待“天门通”APP建设完成后,将通过“天门通”APP,大力推广便民就医和健康知识。

  (六)健康卡普及与应用。

  居民电子健康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为我国城乡居民设计的全国统一标准的就诊服务卡,记录居民身份信息、健康档案信息、医院就诊信息等。电子健康卡和医院就诊卡的区别是:电子健康卡是一人一卡,一卡通用,记录每个人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所有医疗信息;医院就诊卡是一院一卡,互不通用,只限发卡医院使用。依托我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电子健康卡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及相关网络设施,与国家、省级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数据联通。

  (七)推进异地就医结算。持续扩大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范围,逐步将更多的基础医疗机构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推进医保智能审核和实时监控,科学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八)落实“互联网+”人才建设和医学教育服务工作。

  落实“互联网+”人才建设和医学教育服务工作。大力引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专业人才,为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九)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将医学证明信息、死亡医学证明信息、全员人口统筹信息等接入天门市政务共享交换平台,加快推进政务信息整合共享,方便群众快捷办证、查询信息、了解政策。

  四、我市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体系的三项具体工作

  1、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在全市医疗机构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建设,加强数据管理,切实提高重要数据与公民信息保护能力。

  2、落实实名制就医。到2020 年,实现居民通过唯一ID 号在市域内就医信息的互通互享。

  3、提升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大财政对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设备的投入力度,开展三级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建设。

  五、如何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互联网+医疗健康”主要通过网络进行,医患双方互不见面,如何让百姓对通过网络看病更放心,确实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互联网+医疗健康”给大家带来便捷,老百姓看病的时间会降下来,花费也会降下来。但是,《意见》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医疗的质量、医疗的安全绝不能降下来。

  “互联网+医疗健康”是一个新型的业态,流程、方式方法和传统的实体医院和医疗程序都不是很一样,既然是一个新生事物,监管就要跟上,确保人民健康安全。在这个方面主要是坚持鼓励创新和防范风险紧密结合,按照通俗的话说,一方面,加大油门往前走,同时又很好的看住刹车,积极探索和创新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业态、新的模式,以及各个方面相融合的监管方式。

  六、如何提高“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知晓率

  大力宣传“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政策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互联网+医疗健康”在市民心中的认可度,培养和改变患者的就医习惯,多举措帮助患者更好的掌握和了解“互联网+医疗健康”带来的便利,促进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融合创新、规范发展。

相关链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天门市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关联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