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MB1A08302/2023-46081
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布机构
天门市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
2023年09月01日
名称
天门市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
文号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3年09月01日

天门市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3-09-01 14:38 来源:天门市农业农村局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北省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方案的通知》(鄂农办发〔2023〕85号的部署要求,现就做好天门市2023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实施好我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天门市位于江汉平原腹地,是茶圣陆羽故里,素有“侨乡、棉乡、文化之乡”的美誉。全市辖26个乡镇办(场、园、区),总人口156.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6.32万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国家生猪调出大县、第三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全国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国家油菜产业集群重点县市、国家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市)、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强县”、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市)、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市、省级数字乡村首批试点地区等,多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2023年入选湖北省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全市国土面积2622平方公里。202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4.3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7.07亿元,可比价增长2.2%;林业总产值3.21亿元,可比价增长8.2%;牧业总产值28.59亿元,可比价降2.6%;渔业总产值46.39亿元,可比价增长2.1%;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9.11亿元,可比价增长12.0%。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04元,同比增长5.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99元,同比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611元,增长1.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908元,增长5.7%。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目标,聚焦粮油稳产保供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支持全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长江“十年禁渔”、返乡入乡创业创新、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持续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高素质农民队伍,为全市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三、目标任务

立足我市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以及部分特色产业,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培育高素质农民,推动产业脱贫带头人、留乡返乡入乡创业及大豆单产提升等特别行动,力争培育出更多的产业脱贫带头人。重点围绕我市粮食、大豆、蔬菜、水产等产业,以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种养大户等为主要对象,分层分类培育,建立教育培训、规范管理、跟踪服务三位一体的培育模式。根据2023年农民教育培训资金总额和培育任务,结合我市各培育机构的培育计划申请,我市2023年共培养高素质农民411人,具体包括以下:

1、农业产业领军人才调训(5人)。面向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企业家。培训时间3个月,每月集中培训不少于7天,跟踪服务不少于1年。市农业农村局推荐,省厅组织异地培训。

2、教学管理及师资培训1人)。遴选农民教育培训管理者、授课讲师、电商指导师、实训指导师等,传授先进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提高师资和教育培训管理者水平能力。培训标准参照党政机关培训标准,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0天,具体安排按照省厅另行通知执行。市农业农村局推荐,省厅组织异地培训。

3、粮油稳产保供培育(155人)。围绕“两稳两扩两提升”,聚焦大豆玉米提单产、油菜产业发展,开展稳粮扩油技术技能全产业链培训。其中天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天门分校负责培训技能服务型100人,天门市威鹏农业机械培训中心负责培训技能服务型55人培训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7天(或56个学时)。

4、农机手培育(50人)。聚焦机械化生产等重点领域,开展农机手技能服务型培训。天门农业机械学校负责培训培训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7天(或56个学时)。

5、青年农民培育(50人)。联合共青团天门市委员会开展高素质青年农民创业培训,充分发挥各群体自身优势,壮大乡村产业发展新鲜力量。共青团天门市委员会确定的天门市大黄蜂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培训培训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7天(或56个学时)。

6、其他培育(50人)。重点面向规模化养殖场、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中从事水产养殖工作的人员,以及有志从事水产养殖工作的社会化服务人员。天门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培训培训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7天(或56个学时)。

7、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育(短训班)(100人)。培训班培训时间半天。以行政村为单位,面向小农户组织开展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结合实际需要,开展春耕春管、三夏、农田建设管理、防灾减损、学法用法等培训。天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天门分校负责培训

四、组织实施

依托农民教育培训工程项目,坚持“锁定对象、精准培训、跟踪服务、配套扶持”工作思路,遵循农业农村部《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要求,分层分类开展种养、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培训,着力做好组织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一)遴选培育对象。各培育机构要广泛开展宣传,认真开展农民培训需求摸底调研,分产业、分类型、分层次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对象库,制定农民教育培训计划和发展规划,让有意愿、有需求、有基础的农民得到所需要的培训和教育。帮助和指导农民登录“农民教育培训申报系统”或手机下载“云上智农”APP进行报名参加培训。

坚持农民自主申报和培育机构推荐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不同类别农民教育培训对象。参加农民培训对象原则上应年满16周岁,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愿意为乡村振兴服务的农业从业者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本年度参训学员同一年内可以同时参加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和“专业农机手”的专项行动培训班级 ,其余的培训,学员一年只能参加一次。全市当年同一层级培训学员与上年重复率不超过8%。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培育围绕全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面向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负责人。专业生产型培训班重点锁定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中或个体掌握一定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并直接从事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的农业劳动者。技能服务型培训班重点锁定在各类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中较为稳定地从事农业作业,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技能的农业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市农机学校要结合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农业机械化管理司联合开展的专业农机手培训行动,重点面向农机手组织培训。青年农民培训班联合共青团组织,聚焦青年农民、“农二代”等,开展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训,提高农业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壮大乡村产业发展后备力量。

(二)确认培育机构。根据培训教育职能和培育机构申请,确定市农技推广中心(市农广校)、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市农业机械学校、市大黄蜂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市威鹏农业机械培训中心为我市2023年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市农业农村局科教科负责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协调、管理与验收;各培育机构负责本行业农民的需求调研、对象遴选和信息录入,培育方案的制定,培训组织实施、后续跟踪服务、规范管理,各班次教学计划的编制,以及师资、教材、台账管理、信息报送和证书管理等事项。

(三)创新农民培育形式。综合采用课堂教学、实习实践、线上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优选合格培训师、精品教材。加快推进线上培训,充分利用农业科教云平台、“云上智农”APP、CNKI(知网)智慧农民云平台等,提高线上培训和考核覆盖面。技能服务型和专业生产型可安排不超过 12 学时线上教学。培训机构如安排线上学时,要安排班主任指导学员线上学习和考核,集中学习结束后2周内完成规定学时和考试考核,纳入培训台账。依托产业园、创业园区、科技小院、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建立实训基地,提高实训教学比重。

(四)精准实施培训。优化课程设计。合理安排理论学习、现场观摩、生产实践等环节,结合农时开展分段教学。综合素质课要着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三农”思想、中国共产党党史、民法典、艾滋病防治、农村消防安全、农业政策法规、生物安全法及农业转基因管理等相关知识;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科普活动;组织农民学法用法,争当学法用法示范户,符合条件的及时挂牌宣传,培育学法标杆。培养“爱国、尚农、勤勉、诚信”的农民精神;专业能力课要加强乡村治理、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品牌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环保、农产品营销、融资担保、农业防灾减灾等专题培训,着力提升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本领。稳粮扩油保供任务培训班根据培训班主题,突出加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水稻小麦大豆玉米高产增产技术、油菜种植加工全过程技术等培训。能力拓展课着力传授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业态的相关技能,提升科技兴农本领,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

优化师资队伍和教材。培育机构要坚持开门办学,广纳贤才、培训提升、用评结合,构建“一懂两爱三过硬”农民培训师资队伍。聘请熟悉“三农”、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授课教师和技术指导员。建立一支由省地市(县)科研、院校专家教授、行业管理专家、企业家、田秀才、土专家等相互补充且相对稳定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各培训机构应优先聘用省级师资库和获得省级师资培训合格证书的教师授课,力争受训教师授课率占50%以上。培训机构要选用科学、权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教材,免费发放给农民,确保人手一份。

遵循成人学习规律和特点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提高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专题辅导、实践操作和实训交流时间。

(五)强化教学管理。严格按照省厅要求,严格加强教学管理,对不符合要求、质量不高、学员反映不好的教学活动要及时整改或叫停。严格落实行政主管部门第一课制度,负责人要到班讲解培训政策,核实学员情况,充分听取学员意见。严格落实开班计划申请制度,各培育单位在完成开班前各项准备工作的情况下,向市农业农村局书面申请开班,并报送培育计划,经线上线下审批同意后,方可开班培训,开班后未经监管部门批准,培训机构不得随意变更实施计划。严格落实台账管理制度,实行实名制管理、小班教学,原则上每班不超过50人,培训机构负责人对培训班台账的真实性负责。各培育机构要落实专人,做好信息库建设,包括学员信息库、师资库、教材库、实训基地库等。严格落实在线评估制度,培训班开班时,开班时实现培训班次和学员信息100%上网;结业前,组织学员在线评价,学员参评率不低于85%,力争满意度不低于85%。培训机构、师资、教材等信息要及时上网,提高培训的规范性。严格落实培训效果考核制度,要对学员课堂表现、学习任务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网上测评,合格者发放培训证书。

(六)完善后续跟踪服务。农业农村行政管理部门和各培训机构需持续关注参训农民产业发展情况,帮助农民畅通政策信息、金融信贷、项目资助、技术指导、法律援助等渠道。积极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和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学员优先推荐参加“双创”大赛、十佳农民等资助活动及“头雁”项目,巩固培育成果,激发创新活力。组织农民跨区交流学习、产销对接、展览展示、论坛研讨、项目路演等活动,引导成立农民协会、联合会、产业联盟等组织,促进农民抱团发展、对接市场。依托培训班建立的QQ群、微信群,组织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和信息、政策宣传,促进学员和产业部门之间互动交流。

五、资金使用与管理

(一)补助标准。按不同培训类型、类别实行不同补助标准。

1.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培训时间3个月,每月集中培训不少于7天,跟踪服务不少于1年。经费按人均2万元核算。

2.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培训班,累计不少于7天(或56个学时),补助标准人均不超过1500元。

3.教学管理及师资培训,累计不少于10天,参照党政机关培训标准,按每人4500元核算。

4.农民素质素养提升行动培训以及技能等短训补助标准按每人每半天不超过 80 元核算。

5.线上培训费。以班级为单位,线上学习不超过总学时30%,资金不超过班级费用的15%。由各培训机构与服务平台协商或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确定。

一般按每天8学时计算,最多不超过11个学时,每学时45分钟。按照财政项目资金管理要求,制定具体经费开支标准及细则;根据实际需要,班与班之间经费可调剂使用,确保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

(二)资金使用范围。按照“钱随事走”原则,项目资金用于市农业农村局和培训机构(或培育示范基地、实训基地)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全过程支出。主要包括:

1.教材费。指文字教材、教辅资料、音像教材和云平台在线课程制作、线上培训服务、流量等方面的支出。

2.教师费。指授课教师(含实训指导老师、线上授课)课时费、课件制作费、交通费、食宿费(误餐费)、师资培训等支出。

3.参训学员费。指用于学员食宿、交通、实习、参观交流、学习用品、实训材料(耗材)费、培训期间意外伤害保险费、防疫耗材、结业证书、优秀学员典型案例等方面支出。

4.线上培训费。用于“全国科教云平台”及“云上智农”APP等线上学习,主要包括运营技术服务、课件制作、平台课程、教学管理、学员流量包和专家服务等。各培训机构按照协议支付。

5.其它费用。用于农民教育培训所发生的对象遴选、调研、培训场所(含农民田间学校)场租、宣传发动、档案整理、资料印刷、信息化手段、跟踪服务、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支出。

(三)资金管理。建立并逐步完善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制度。

1、严格遵守中央财政项目资金有关开支规定,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强化项目资金监管。根据实施方案,按照项目实施进度要求,规范资金拨付和审批程序,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各培育机构主要负责人要落实好第一责任,按照“钱随事走”的原则,确保资金使用效能。项目资金实行专账或辅助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及时到位,严禁变更资金使用范围和用途,严禁挤占、截留、挪用、骗取套取项目资金等用于与农民培训无关的支出。

2、各培育机构要科学测算培育经费和人数,以教学班为单位,做好资金预算管理,按年度建立项目资金实行专账或辅助专账,实行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完善资金支出手续,健全支出明细。

3、加强对培训机构培训工作的指导和过程监管,重点监督培训开展情况及项目资金的使用。对发现的问题,责令及时进行整改,对涉及违纪违法的有关单位和人员,坚持严肃追责问责。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农业农村局党组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加强党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全面领导,争取党委组织部、教育、财政、共青团、妇联、退伍军人事务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和联合,依靠农业系统相关行业部门,调动社会力量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二)严格项目监管。市农业农村局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和监管,要加强日常监管,重点抓好开班前需求调研、对象遴选、教学实施、评估考核等环节。培训班开班前,培训机构须向市农业农村局提交开班申请,明确办班时间、地点、课程设置、授课老师、培训专业、培训人数等内容,并上报培育方案。市农业农村局对培训机构提交的办班方案进行审核把关。培训班开班后,市农业农村局派人全程跟班监督,确保培训过程规范。培训班结束后,要对培训机构档案等进行考核测评和验收。培训机构要按照《关于做好农民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鄂农培2019〕9号)要求,建立真实、准确、完善的实施台账。

(三)加强绩效考评。以培育对象满意度为核心指标,对培育机构实行绩效考核。各培训机构须及时在“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中上传培训班信息、学员管理、分段培训安排等信息,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和“云上智农”APP,帮助学员安装手机版或者通过计算机完成对培训班次的培训教师、培训基地、培训班组织和培训效果的满意度评价。原则上线上考评覆盖率达到85%以上,满意度不低于85%。

(四)加大宣传引导。市农农村局协同各培育机构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及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宣传农民教育培训作的先进典型,推介农民创业兴业、带头致富的成功经验,激发农民创新创业潜力,努力营造政府重视、部门支持、社会关注、农民满意的好氛围。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