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MB1A08302/2021-60869
分类
公路
发布机构
天门日报
发文日期
2021年11月09日
名称
大道如虹天地宽 ——我市五年来交通运输发展综述
文号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1年11月09日

大道如虹天地宽 ——我市五年来交通运输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1-11-09 08:54 来源:天门日报


位于天门高新园的随岳高速互通出入口。(天门网全媒体记者张俊摄于11月6日)

●天门网全媒体记者  付磊磊

要想富,先修路;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一个“先”字充分体现了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交通项目建设为抓手,在构建交通大格局、助力脱贫摘帽、服务群众出行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交通运输事业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基础支撑。

“一小时路网”  带活区域经济

从天门城区出发,沿着武大线(原荷沙线)约15分钟车程,右拐可到黄潭镇七屋岭村,这里是我市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宽阔笔直的通村公路两旁,花红草绿,风景如画。59岁的老党员余太祥是村里的原居民,他说,过去这里是烂泥路,污水横流,现在大变样了,道路宽敞,屋舍整齐,一步一景。

变化要从2017年说起。余太祥说,这一年,武天公路升级改造成了一级公路,双向四车道,村里到天门城区的时间缩减了三分之一。借助路网畅通的便利,该村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契机,修通了50多公里的通村通组路,加宽刷黑了路面,并配套绿化美化,为村级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七屋岭村也因此走上农旅融合发展之路,仅在该村,就有三军菊花、知青农庄等采摘园20多家,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型主体。

武天公路是我市东西向的一条交通主干道,东起干驿镇,西至多宝镇。这条横贯东西的交通命脉改变了马湾、渔薪、张港、拖市等10多个乡镇的交通格局,有效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在南北向,大(悟)天(门)线、武荆连接线和天岳一级公路,改变了石家河、岳口等10多个乡镇的出行条件。目前,从天门城区出发,到任何乡镇,最多50分钟就能到达。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将铺就乡镇一小时交通路网作为天门交通提档升级的着力点,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支持公路基础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据统计,2017年至2021年,我市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8.6亿元,是前五年的1.34倍。目前全市一级公路里程达到215公里,国省道一级公路占比47%,80%的乡镇通达一级公路,100%的乡镇通达二级公路,位居全省前列。

除了城区对接乡镇的“大动脉”,直通千家万户的“毛细血管”也不容忽视。作为改善群众出行最实惠的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一直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抢抓机遇,多方筹措资金,示范带动推进乡村公路提档升级。先后实施九蒋线渔薪至蒋场堤湾村段、九真至石家河段、佛子山至渔薪段、小仙线小板镇至麻洋段等干线公路建设,打造连接乡镇与乡镇之间的交通枢纽,有效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促进地区交流,带活区域经济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350公里,其中县道337公里,乡道2333公里,村道1680公里,有力带动了佛子山、彭市、九真等地的农旅产业,逐步实现了“一路一风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特色”的产业发展目标。

三年消危  聚焦群众“过不去的坎”

去年年底,又窄又破旧的黄潭镇甘岭村牛尾桥,经过改造后变成了长16.5米、宽8米的钢筋混凝土新桥。“市里统一招标、设计、施工,村里没出一分钱!”村民罗东方高兴地说,得益于“三年消危”行动,之前由于资金掣肘没有改造的危桥彻底消危。

按照全省部署,去年我市出台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省农村公路危桥库内150座四、五类县、乡、村道上的危桥改造工程,彻底解决影响农村公路通行安全的瓶颈问题。目前,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市交通运输局正加速推进“三年消危”行动,预计年底可完成5座国省道危桥和80座农村公路危桥,2022年完成全部“四、五类”危桥改造工作。

在拖市镇丁仗村运粮河上,工人正在对刚浇铸完的丁仗桥桥墩进行养护。这座连通村庄的唯一桥梁,原本是30多年前修建的砖混结构拱桥,桥体破损严重,被鉴定为五类危桥后拆除,原址上正在重建钢筋混凝土的新桥。

丁仗村被运粮河分隔两岸,丁仗桥是唯一的过河通道。老桥窄小,大型收割机、旋耕机等农用机械根本进不来,校车也不敢过去。”村民姜思清说。村民只能每天步行通过老桥接送小孩,最远的是陈汉萍家,每天她都要带着小孩走上一公里才能坐上校车,极为不便。

姜思清种了10余亩小麦、黄豆,农田与他的房子隔岸相望。今年5月,他收割小麦时,收割机只能从附近的同兴村、周堤村绕过来,花费了半个多小时。“碰到忙的时候,小路上挤满了拖拉机、收割机,通行的时间更长。”他说,麦子收割完后,还需要用小车一趟趟地拖回家里,“大概拖了七八趟,花了一个多小时。”

看着大桥一天天“长大”,姜思清和村民们打心眼里高兴,自发为桥梁建设出工出力。等待新的丁仗桥修好后,姜思清收获庄稼时就再也不用绕弯了。

据介绍,我市公路“三年消危”项目分两批实施,采用EPC建设模式,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150座四五类危桥改造。其中第一批32座危桥项目已全部完成,第二批118座危桥项目正在建设中。

公交下乡  加速城乡互融互通

在九真镇经营一家服装店的杨女士像往常一样,乘坐九真开往天门城区的公交车去进货,一路安静、敞亮。这条线路,她已经走了近20年,每周进城进货2到3次。“新能源公交车就是不一样,公交15分钟一班,上车10分钟就能到城区。”杨女士说。

九真公交于2018年开通,新能源车取代了柴油车。杨女士介绍,以前的客运班线,不仅拥挤、环境差,而且耗时,要等人满了才发车,自从直通公交后,不仅票价优惠,而且上车即走,舒适多了。

公共交通在不知不觉间改善着群众的生活。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再到“走得快”,群众出行也越来越便利。彭市镇居民刘先生说:“15至20分钟就有一趟公交前往城区,我们去城区办事方便多了。”在他的手机里,还安装了掌上公交App,公交运行状态等车时间等一目了然。

2017年,我市利用城区公交承包经营权到期,全面实现公交更新换代,增加线路和覆盖面,并逐步向乡镇延伸。五年来,随着公交车的更新换代,市民乘车的舒适度大幅提升。由专人售票,到自动投币,再到微信等非现金支付方式,乘公交越来越便捷。如今,我市新增新能源公交239台,公交线路21条,其中城区公交线路12条,乡镇公交专线9条,乡镇公交通达率超75%,公交均等化服务惠及沿线18个乡镇。

除了公交下乡,市委、市政府还多方努力,将道路运输路网不断向基层延伸,大力实施“村村通”工程,将农村公交开到群众家门口,畅通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大道如虹,前景可期。随着我市道路交通路网的不断完善和升级,必将助力天门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奋力赶超、加速奔跑。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