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飞架解民忧 干部提能促振兴 ——净潭乡干部素质提升推动项目落地见效
近日,天门河上空鞭炮齐鸣,净潭乡张场村两岸村 民齐聚河畔,共同见证楚商张场大桥通车的历史性时 刻。这座全长 275.15 米的大桥,不仅终结了当地群众 靠渡船往来的历史,也成为净潭乡“干部素质提升年” 的生动实践。从立项到提前通车,短短一年间,净潭乡 干部以项目建设为“试金石”,在思想、能力与作风上 实现全面提升,真正架起了一座连通民生与发展的“双 向桥”。
转变“旧思维” 主动对接化解筹资难题
“改变净潭乡的面貌,首先要打破干部‘按部就班’ 的思维定式。”今年初,乡党委以“干部素质提升年” 为契机,将政策学习与大桥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 紧密结合,通过“案例剖析 + 现场办公”模式,推动 干部从“等任务”向“找任务”转变。
楚商张场大桥立项之初,面对资金筹措与手续办理 等难题,乡干部主动跳出“办公室思维”,迅速组建 “楚商联络专班”,多次赴武汉对接湖北楚商联合会。专 班成员带着群众的殷切期盼,向企业家们讲述大桥对家 乡发展的意义,最终成功筹措项目主要资金。“把群众 的需求放在心上,就没有跨不过的坎。”乡主要负责人 说。
锤炼“硬本领” 攻坚啃硬刷新审批速度
自 2024 年 9 月施工单位进场,到 2025 年 8 月提前 一个月通车,楚商张场大桥的建设历程,成为净潭乡干 部淬炼能力的“实战课堂”。面对跨多部门审批流程, 年轻干部牵头成立“手续办理专班”,创新实施“清单 化推进 + 周调度”机制,仅用 3 个月就完成从用地预 审到规划许可的全流程审批,较常规时限缩短 40%,跑 出项目审批“加速度”。
项目建设中,难题接踵而至。杆线迁改阶段,乡、 村两级干部组队包片,逐户上门讲政策、算长远账,1 个月内完成 12 处迁移;汛期来临,专班干部 24 小时驻 守工地,协调物资、优化工序,确保 16 个摩擦桩、4 个承台如期完工;面对部分群众担心的房屋安全问题, 干部第一时间联系专业机构开展勘测,用科学数据消除 顾虑。这场“攻坚战”,让原本的“战场新兵”成长为 能“啃硬骨头”的“攻坚能手”。
践行“民为本” 精准服务架设连心桥梁
“大桥建设不仅是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成为 净潭乡干部的普遍共识。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乡 党委推行“湾组夜话”机制,在大桥规划阶段就组 织两岸群众召开 12 场座谈会,收集 23 条建议, “加宽引桥护坡”“增设会车点”等民意悉数纳入设 计;通车前,干部们走访周边 5 个村的种植户,了 解到农产品运输需求后,迅速实施南侧 150 米引桥 拓宽硬化,便利农机通行。
“群众点单、干部接单”的主动服务作风,也从大桥 项目延伸至全乡各项民生实事。通过系统梳理“群众需 求清单”,该乡今年已完成8条村组道路维修、3处灌溉 渠清淤,解决“雨天出行难”“灌溉用水急”等民生关切 17项,群众满意度达99%。如今,楚商张场大桥不仅是一 座交通桥,更成为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立足民生实事成效,净潭乡还进一步构建“学、 练、评、用”干部培养闭环体系,依托“传帮带” “正向激励 + 反向约束”等机制,实现干部能力提升 常态化、制度化。这套机制已在资智回乡、鼓励生 育、村级集体经济等重点工作中发挥实效。下一步, 该乡将持续深化“干部素质提升年”成果,推动更 多民生工程落地见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