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MB1A08302/2020-22129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市政府 发文日期 2009年02月20日
标 题: 天门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 号: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09年02月20日
天门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字号: 分享:

--2009年2月12日在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爱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年初低温雨雪冰冻、夏季特大洪涝等严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市上下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同心同德,顽强拼搏,克难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
  (一)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7.25亿元,增长14.6%。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实力增强的良好态势。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除棉花外大宗农作物产量保持了稳定增长。预计全年粮食总产56。9万吨,增长8.1%;油料总产9.44万吨,增长6.55%。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全市新建万头养猪场5家,新增标准化“150”养猪模式58户;罗非鱼养殖发展到1600亩;花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4万亩;杨树产业启动了“绿色长廊”建设,引进昌兴公司实施了林水结合工程。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02家,联结2万多农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引汉灌区续建配套、沉湖五七泵站更新改造、汉北河水利血防、绿水堰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5万亩。启动了统筹城乡发展建设试点,进一步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解决了5.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沼气池6385户。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农机综合作业率达到60%,全国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加强了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累计培训转移2.1万人。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启动了政策性“三农”保险试点,及时足额发放了各项补贴资金。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0元。
  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6.56亿元,增长2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1.34亿元,增长30.2%;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35家。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全市六大产业集群完成工业产值80亿元,增长39%,其中医药产业集群被纳入湖北省重点产业集群行列。企业技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共完成技改投资总额13.1亿元,增长15.37%。经过新一轮申报认定,益泰药业、天门纺机、天门泵业被确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天门泵业与上海708研究所合作,正在建设中南五省最大的水泵阀门检测中心。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逐步完善。成立了兴盛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扩充了担保公司资本金,达到8000万元,共为100家企业累计提供融资担保3。48亿元。
  第三产业水平逐步提升。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3.32亿元,增长13.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21亿元,增长2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448元。改造完善了一批商业设施,华泰国际大酒店已完成主体工程,华侨大酒店完成了升级改造。昌丰棉麻公司与中储棉公司合作,启动了棉花政策性收储业务。烟草、食品、药品和生猪定点屠宰等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稳步实施,新建配送中心1个、农家店208家。
  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4.9亿元,增长24.2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亿元,增长28.33%。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专项资金管理、重点建设项目审计得到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137.02亿元,比年初增加23.88亿元,贷款余额37.04亿元,剔除剥离和核呆因素,比年初实际增加贷款3.36亿元。全年银企对接签订授信协议13.55亿元,落实14.95亿元。2008年,我市再次被省政府授予“A级信用市”称号。
  (二)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对外开放势头良好。全市招商引资新建、扩建、跨年度建设项目共117个,到位资金19.36亿元。围绕农业资源优势招商实现较大突破,中绿食品产业园、金诺棉籽蛋白等一批农业深加工项目相继落户。佑琪服饰、亿鑫纺织等一批招商项目正式投产,锐风制衣等一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循环经济成为招商引资工作新亮点。利用废旧轮胎加工改性橡胶粉的天德环保公司、回收废旧金属打包销售的鑫隆冶金科技公司已经落户仙北。招商平台进一步完善。天门经济开发区12平方公里“四横七纵”道路和水、电等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仙北工业园道路建设全面展开,110KV变电站已经完工;岳口工业园已动工建设;干驿、黄潭、九真、蒋湖等四个工业集中区规划基本完成。外经外贸稳步增长。全市外贸出口5685万美元,增长7.7%;实际利用外资3066万美元,增长16.5%。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全面完成。建委、棉花、食品、文化等系统企业改革基本完成。物资、交通和农业系统改革稳步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基本建立。农业“小三场”改革开始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基本完成。环卫、园林体制成功实现市场化运作。
  (三)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市容村貌明显改观。
  城乡规划编制力度加大。《天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三次修编,已获省政府批准实施。全市新农村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围绕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制定了天门市总体实施方案、五个专项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并向上申报。我市在全省率先编制了农田水利建设8年规划,经验得到推广。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随岳高速公路连接线基本完工,武荆高速公路及连接线工程进展顺利,汉宜高速铁路天门段开工建设,长荆铁路天门站开通了客运业务。汉北河航道整治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城市建设力度加大,投资1.2亿元,建设改造城区道路20多条,新建改造垃圾中转站8个,改造公厕92座。完成了一批市政重点绿化、亮化工程。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新植绿化面积25万多平方米,城区绿化面积翻了一番;天岳路、西湖路等道路路灯建设相继完工。实施后壕改造工程,鸿渐路桥已建成通车,西寺路桥正在建设。与中盐公司合作实施旧城改造,拆迁工作进展顺利。城市管理执法方式得到改进,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小城镇建设投入加大,重点镇建设得到加强。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新建通村公路480公里,占年计划的120%。建设了50处农村客运候车棚、130处招呼站。农村住房楼房面积达到86%。深入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农村面貌进一步改善。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问题进一步改善。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各项社会保险扩面新增2.5万人,是省布计划的1.8倍。乡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1700人进入养老保险、4612人享受生活补贴。启动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6500名农民参保,已有1656人开始领取养老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进展顺利,参保人数达到23万人,参保率达到53%。农村低保扩面30%,新增保障对象8635人。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工程超计划完成,全年重建和改造危房1759户。城区建成廉租房1万平方米,竣工经济适用房2万平方米,解决了1123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得到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了免费入学。完成了33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和15所农村中小学改水改厕工程建设。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加快,在校中职生达到1。56万人,天门职业学院已启动建设。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投资9000万元的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大楼投入使用,改造了18个乡镇卫生院、102个村卫生室、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6.24%,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全年送电影下乡9540场,送戏260场,建成农家书屋150家。重视花鼓戏后备人才培养,选送了28名学员到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学习。建设和完善了一批体育设施,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三项基本国策全面落实。深入开展“两清一治”活动,各项计划生育指标全面完成。人口出生率为8.76‰,比省布规划指标低2.24个千分点;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6.77%,比规划指标高出4.77个百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同比下降了2个单位值。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了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相互促进;加强土地利用管理,不断规范了土地市场。完成了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建成了汉江水质自动监测站和大气自动监测站。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和环保专项行动,省政府公示的4家应关闭企业已全部关闭到位。城区污水处理项目已与北京桑德环保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即将开工建设。
  (五)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政府执行能力不断提高。
  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开展了以“八破八立”为主题的思想解放大讨论和执法队伍大整训活动,提高了公务员队伍素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教育干部群众,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得到提高。
  依法行政扎实推进。坚持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向人大及常委会报告制度,加强与政协的民主协商,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8件、政协提案98件,办复率100%,满意率98%。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加强行风热线、市长信箱等窗口建设,严格执行市领导每周一信访值班制度和“阅信、接访、约访、下访、包案”制度,畅通了信访渠道,规范了信访秩序。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以“打黑除恶”为重点,深入开展各项“严打”专项斗争,全面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天网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治安防控,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实行政府绩效目标管理,切实加强督导检查,促进了政府各项工作的落实。市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除饮水安全工程因受省政府计划约束没有完成外,其他九件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认真贯彻《信息公开条例》,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改造升级了政府门户网站。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等制度,“一站式”服务逐步规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网上审批,市行政服务中心电子审批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已投入运行。落实应急机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类事故总量都有较大幅度下降。加大源头治腐和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拍挂”等制度,依法规范了行政行为。不断深化行风评议工作,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
  人事、编制、统计、物价、档案、气象、保险、盐务、质量技术监督、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旅游、对台、接待、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防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和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智慧,得益于社会各界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关心和支持天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在前进道路上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发展方式尚未有效改变;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农业基础仍然脆弱,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能力还较弱;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09年主要工作
  2009年,是我市实现“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日益蔓延,国内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我市经济发展也受到了较大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保增长压力加大;财政减收因素增多,支出压力加大;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民工出现回流,农民增收的任务艰巨。辩证地看,大挑战必然带来大“洗牌”,大调整必然蕴含大机遇。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中央出台了扩大内需保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市加快发展;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的启动,使圈内各城市包括天门吸引了众多投资商的“眼球”。近年来我市区位条件不断改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为我们发展创造了条件;市内企业经过改革发展和市场洗礼,实力、活力和应变能力得到增强。这些都为我市应对危机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次危机对我们有影响,对其他地方也会有影响,而且我市经济发展模式大体上属于内生型,外向依存度不高,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肯定会比沿海地区小。因此,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前进中的困难,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更要坚定信心,认真分析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善于捕捉和把握逆境中的机遇,趋利避害,妥善应对,努力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深化各项改革,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外贸出口增长2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一)以保增长为首要任务,努力扩大投资。
  投资拉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驾辕之马”。必须千方百计加大投入,积极引进市场主体,激发全民创业活力。
  继续强力招商引资。始终坚持以招商引资为中心不动摇,抢抓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本外溢的有利时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围绕天门资源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加强与武汉经济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硚口区政府 的合作,明确产业对接的方向和重点,实施产业承接,开展协作配套。继续坚持专班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着力推进委托招商、网络招商,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22亿元。继续实行市领导和乡镇、部门负责同志定期外出招商,整合招商资源,调整招商力量。继续推行“五个一”的安商服务机制,强化招商引资跟踪服务,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率。加快落户项目建设,促进尽早投产见效。
  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投资。充分利用国家加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机遇,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和投资方向,加强项目策划,精心筛选论证,建好项目库,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建立对上争取项目目标责任制和奖惩约束机制,强化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协调配合,抓好项目申报和跟踪,努力争取更大的份额。改善项目建设环境,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加快项目建设。加强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加大税费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创业培训、技术指导、中介信息等服务体系,让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宝隆工业园、星星工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乡镇工业小区为载体,启动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引导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创业。尊重、理解、支持和保护企业家、创业者,努力营造崇尚创业、竞相创业、褒扬成功、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
  进一步加大金融投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创建A级信用市。完善银企对接机制,密切银企合作关系。规范服务程序,控制收费标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扩大信贷投放规模,确保今年贷款增幅超过40%。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争取股份制银行入驻天门,积极创建村镇银行。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组建天门经济开发区投资公司、交通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拓宽融资渠道。采取财政支持、多渠道吸股增资等方式,壮大担保公司实力,力争资本金达到1。2亿元。支持城投公司做大做强,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建立健全偿债机制,形成多方融资、良性发展的格局。
  (二)以提升产业层次为着力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以产业集群化为方向,培育主导产业,壮大骨干企业,扶强中小企业,增强工业经济实力。
  培育产业集群。认真研究落实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立足现有产业,做大做强纺织服装、汽车铝轮毂、水泵阀门、医药及医药中间体、化工、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支持产业集群骨干企业对内强强联合,对外靠大联大,推动资产重组、资源整合。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担保融资、技改配套资金投入支持力度,重点扶持产品前景好、税收贡献大、就业带动强的骨干企业。着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力争2009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以上。
  促进产业集聚。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总体要求,科学制定“一区三园、七个工业集中区”产业规划,实现差别定位、集约发展。进一步完善天门经济开发区和仙北工业园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村民搬迁安置小区建设,启动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岳口工业园建设步伐,尽快启动皂市龙尾山工业园和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增强园区的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促进园区发展的利益分配机制,完善园区优惠政策,引导生产生活要素向园区集聚,促进优势产业、新办企业向园区集中,努力把园区建成带动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
  鼓励企业创新。抓住国家增值税转型和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等政策机遇,坚持把企业自主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深入开展百家企业寻找“科技靠山”活动,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对争创国家级、省级技术研发中心的企业给予奖励。支持天门纺机、天门泵业、天德环保、天瑞电子等企业加强研发体系建设,申报省级技术研发中心。扶持天湖化工等企业提高现有产品的科技含量,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实施精品名牌战略,积极争创“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鼓励企业引进优秀人才,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
  扶持企业发展。企业是发展之本、经济之源。保住了企业就保住了市场主体,保住了生产力。全面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密切跟踪分析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运行态势,加强企业融资和煤电油运协调,确保重要物资及时供应,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力促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全面清理涉企行政收费、中介收费项目,在市级权限内能够取消的坚决取消,不能取消的一律按最低标准执行。重新编制规费明白卡,扩大明白卡的服务范围,由重点企业延伸到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强化企业周边环境整治,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三)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农业板块基地。按照“增粮、稳棉、扩油、发展特色种养产业”的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启动实施粮食增产计划,新增粮食面积10万亩,总产突破12亿斤。棉花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油菜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万亩,扩大花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以昌兴公司为龙头,大力推行林水结合模式,扩大杨树造林面积。完成天仙路、天佛路“绿色长廊”建设,启动皂毛线、荷沙线“绿色长廊”建设。加强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力争年出笼肉鸭250万只;生猪出栏新增10万头,达到110万头;肉牛养殖规模达到3万头,奶牛养殖发展到1000头。积极创建水产大市。改造建设一批精养鱼池,扩大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规模,力争名特优新品种产量占到水产品总量的70%以上。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财政支持“三农”的力度,对重点产业、重点龙头企业实行奖补。支持景天农发、亿鑫纺织、昌丰棉麻、诚鑫化工、金诺棉籽蛋白等企业延伸产业链,引导棉花产业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支持中绿实业、永康油化、合福油脂、宇丰米面等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前提下,通过兼并、联合、联营等方式,实施品牌经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我市粮油食品加工业竞争能力;支持正和食品等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扩大订单生产,带动农民增收。支持武汉精武集团等龙头企业推行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进行精深加工,发展畜禽产业。发展并规范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张港鑫天、拖市鸿远等营销企业和合作组织发展壮大,力争2009年联系农户2.5万户。加大农业品牌的培育与营销力度,力争2009年新创国家级名牌产品1个,省级名牌1-2个,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15个。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对涉农项目进行整合,集中用于重点地区、重点项目,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汉北河水利血防,引汉灌区续建配套,绿水堰水库、大观桥水库、石堰口水库整险加固,彭麻泵站更新改造等工程。建设高产农田10万亩,改造低丘岗地1.2万亩。继续加大小农水建设力度。加快农村道路、桥梁建设,实施“一建三改”工程,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建立和完善以镇村为主体的通村公路管理和养护责任体系,实现通村公路管理和养护全覆盖。
  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成果,完善农村公益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完善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的栽培模式。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办好“农技110”、“渔技110”、“农业新时空”、农业科技电脑网络视频咨询平台,扩大“农信通”覆盖范围。大力推广农机化技术,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实现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建立和完善动植物重大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加大对销售、使用违禁食品添加剂、兽药、农药的打击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多途径促进农民增收。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粮食直补、棉花良种补贴、水稻良种补贴、油菜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各项补贴资金。开展家电下乡试点,按政策及时发放补贴资金。继续实施“阳光工程”,提高农民自主创业、务工经商能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劳务中介机构管理,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四)以增强产业配套能力为立足点,加快发展服务业。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强城区商业开发,引进高档超市,积极筹建大型现代商场。提高宾馆酒店业档次,支持华泰国际大酒店加快建设,启动陆羽宾馆星级酒店建设。引进汽车连锁等新型服务业态。推进棉花市场体系建设,支持昌丰棉麻公司与中储棉公司合作,扩大棉花政策性收储业务,争取中储棉公司5万吨棉花储备库落户仙北。积极推动国有粮食收购储备企业与中储粮的战略合作,增加粮食储备规模。支持华泰商贸城加快建设,引进商家入驻,尽早形成专业市场。加快棉花、粮食、蔬菜等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因地制宜对城区现有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加强“新网工程”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工程”,提高农家店配送率。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进一步完善全市物流体系规划,引进知名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建立社会化物流体系。启动城区一级物流中心建设,构建物流平台。大力培育和发展中介组织,积极引进武汉等大城市的知名中介服务机构来我市拓展业务。完成天门市旅游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加强佛祖山宗教文化旅游区、陆羽故园旅游区项目策划、招商开发,打造天门文化旅游品牌。
  积极发展房地产业。认真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协调解决房地产建设中的各种问题,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鼓励星星集团、华泰置业、冠南集团加快开发建设步伐。继续引进大型房地产企业入驻天门,开发建设工业地产、商业地产、住宅地产和村(居民)安置小区。启动住房公积金住房按揭贷款业务,激活住房消费市场。强化对商业和地产开发的考核约束,对已审批供出的国有建设用地,依法督促其按期开发。逐步完善社区服务和物业管理机制。
  努力扩大外经外贸。大力扶持外贸出口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巩固壮大纺织服装、医用纱布、铝轮毂、肝泰乐等传统产品出口规模,提高三氯蔗糖、百草枯等产品出口份额,支持华士生物科技、中绿实业等企业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实现出口。加大出口外向型企业引进力度,力争使我市的自营出口备案企业达到55家。鼓励和引导企业走出国门参加国际性会展、洽谈会,多方拓展国外市场。
  (五)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做好沪汉蓉高速铁路天门段及站场建设的相关工作。做好武汉至天门城际列车列入武汉城市圈综合交通规划工作。加快武荆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启动荷沙线干驿至竟陵一级公路改造工程和城区环北路建设。完善农村路网建设,重点建设干刘线、皂仙公路和沿江公路。加快建设竟陵大桥、陆羽大桥,启动水陆李大桥、华严湖大桥建设,续建南支河桥、南干渠桥、大天线改线桥。进一步做好仙北公路客运中心、仙北物流中心、竟陵至岳口一级公路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启动皂市二级客运站建设。完成汉北河航道疏浚及配套工程,支持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编制完成城区控制性详规、中心城区重点地段景观规划、园林绿化规划和旧城改造规划。加快城市路网、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成水厂路、天横路等10条城区道路建设,改造维修人民大道东段、鸿渐路、竟西路,继续硬化背街小巷泥巴路。完成后壕改造工程,实现东西湖水体贯通。加强道路绿化、广场公园绿化、水体景观带绿化和防护绿地建设,继续推进社区绿化和庭院绿化。重点实施景观亮化、楼体亮化、广告亮化、道路亮化等四大亮化工程。改造城区供水管网,关闭城区自备水井,完成城区供水户表改造工程,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加快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完成垃圾处理场一期工程建设。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快天门河两岸旧城改造步伐,启动陆羽村城中村改造试点和兴通商城区块拆迁工程,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用两年时间完成乡镇总规修编。以荷沙线东段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力争将荷沙公路沿线打造成村镇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带。按照小城市标准,加快建设岳口、皂市、仙北、渔薪、干驿、九真等重点镇(区)。深入推进乡村清洁工程,重点改善乡镇镇区及镇郊结合部的环境卫生。
  切实提高城镇管理水平。拓宽城市管理范围,将杨林、开发区建成区纳入主城区实行城市管理及清洁作业全覆盖。综合整治城区交通、建筑、经营秩序,创建城管达标示范社区和路段。强化城镇规划管理综合执法,建立健全跟踪管理、全程监督制度,坚决制止抢建房屋、骑路建房、农村无序建房行为。加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的管理,强化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在窗口行业深入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塑造城市良好形象,争创省级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
  强化经营城市理念。继续对城市土地资产实行一级垄断,加强土地收储,为城市建设积累资金。积极开发二级市场,加大开发建设力度。完成对工贸、商贸、供销等企业经营性资产的整合。落实乡镇经营城镇资产收益全额返还政策,积极吸引社会投资,拓宽城镇建设筹资渠道。
  (六)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扎实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紧紧抓住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大胆改革,大胆探索,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按照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认真落实天门“两型社会”建设总体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五个专项规划,以“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居住向集聚区集中”为重点,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加快建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研究出台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抓好市级“一镇十村”、每镇一村的统筹城乡建设试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到每个企业、每个单位。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与综合利用,加大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认真执行耕地保护政策,坚守耕地红线。坚持工业用地定额标准和投资强度底线,加大闲置土地清查、处置力度,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开展“迁村腾地”试点,加快实施国家投资高产农田整理项目。加强建筑节能,大力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仙北工业园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引进循环经济项目和企业;在纺织服装、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等重点行业力争培育2家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示范企业;以沉湖、健康村为重点,发展与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紧密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
  继续推进各项改革。做好商贸、物资、供销等系统企业改制的煞尾工作,加快水利、交通等系统的企业改制步伐,认真研究燃油税改革相关政策,积极做好债务锁定、人员安置工作。坚持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深化文化、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农业“小三场”改革、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小农水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管理。推进乡镇阳光便民服务中心向村级延伸,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行政服务网络。完善行政服务中心、投资服务中心、经济环境投诉中心运行机制,精简和规范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
  (七)以改善民生为落脚点,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越是困难时刻,越要高度关注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加大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的倾斜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和谐天门建设。
  统筹城乡就业。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拓宽就业渠道。继续做好“零就业家庭”、被征地农民等困难群体就业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服务。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增强企业和职工的劳动法律意识,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力争“五项保险”扩面新增2。78万人。逐步降低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报销起付线,提高封顶线,减轻个人医疗负担。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标准,扩大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实施分类施保、动态管理,加强重点保障,努力实现城市低保全覆盖。扩大农村低保规模,提高覆盖面。巩固“福星工程”成果,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济等制度。加强城乡居民住房保障,加快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改造城市棚户区和农村危房。
  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认真落实家庭贫困寄宿学生享受生活补助制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整合中职教育资源,加快建设天门职业学院。重视特殊教育。对新进教师实现全员定向定岗招聘,逐步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年龄和学科结构。全面化解农村“普九”债务,治理涉校乱收费问题。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天门剧院,组建天门市文化艺术中心;新建改建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场所。认真开展文物普查,争取启动石家河文化大遗址保护与利用项目开发工程。做好胡家花园抢救性修复工作。挖掘陆羽文化资源,创作一台以陆羽为题材的精品花鼓戏。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活动。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力争参合率达到90%。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基金运行的监管。积极争取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完善以市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机构)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发挥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辐射作用,整合带动3—5家乡镇卫生院的发展。
  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继续开展“两清一治”活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稳定低生育水平,力争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5‰以内。深入开展“平安天门”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着力整治治安突出问题。加强社区建设,强化社区管理,增强服务功能。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积极化解各类矛盾。完成第二次经济普查。进一步加强价格调控,维护市场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重视和做好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人防、审计、气象、史志档案、防震减灾、老龄、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市政府承诺,继续努力办好十件实事:1、扩大城乡就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9万人次。2、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35万人以上,覆盖率80%以上。3、加强农村及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设38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改造4个乡镇卫生院,新增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继续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提高30所中小学装备水平,解决10所农村中小学饮水难、入厕难问题,扩建20所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确保所有初中和50%的中心小学达到寄宿制学校标准。5、实施城乡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程,建廉租房2万平方米,竣工经济适用房7。4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300户。6、提高农村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新增低保对象7000人;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水平。改造农村福利院10所,达到省级合格福利院标准。7、继续推进以城区背街小巷泥巴路硬化、排水畅通为主的便民工程。硬化小街小巷18条,新建临街公共厕所6座、垃圾中转站6座。8、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通村公路150公里,发展农村沼气用户8000户,改厕4000座,解决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9、实施“天网工程”,建设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城区重点场所、重点路段、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治安防控管理全覆盖。10、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增有线电视村200个,建设农家书屋100家,送戏下乡260场。
  (八)以提高行政效能为切入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受人民监督。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以更坚定的信念、更优质的服务、更扎实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勤奋工作,争创佳绩。
  更加注重提高执行能力。始终把加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坚持解放思想,用科学的观点指导发展,用开放的视野谋划未来,用创新的工作应对挑战。坚持开展调查研究,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勇于突破、敢于负责,于困境中找到出路、于困难中找到办法、于可能中办成事情。在全市政府部门推行“马上就办、有请必复”的办事理念,定下来的事雷厉风行,看准了的事一抓到底。坚持精简会议、文件,完善督导检查和考核办法,切实把精力用在抓落实上。改进管理方式,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办好政府门户网站,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更加注重依法行政。完善政府决策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严格行政执法程序,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重视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强化政府内部的专门监督,支持监察、审计等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
  更加注重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坚持用制度管人、制权、理事。健全完善建筑工程、土地使用权的招拍挂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和监督检查,切实加强重点部门、重大项目和大额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严肃查处以权谋私的违纪违法案件。坚持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集中财力办大事。
  各位代表,我们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一年,既面临新的挑战,又充满新的机遇,更孕育着新的希望。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天门市人民政府天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管天门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主办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市内)、0728-4812345(市外)】

政府网站标识码:4290060001鄂ICP备05005537号-1鄂公网安备429006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