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MB1A08302/2020-22131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市政府 发文日期 2011年02月16日
标 题: 天门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 号: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1年02月16日
天门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字号: 分享:

——2011124在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柯  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天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及“十一五”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我市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强力招商引资,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和“十一五”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9.48亿元,增长14.8%;地方财政总收入7.8亿元,增长28.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7亿元,增长3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9亿元,增长31.9%;外贸出口4495万美元,增长45.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209元,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6207元,增长16.54%;年末存款余额206.95亿元,增长24%,贷款余额61.92亿元,增长33.4%。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引进项目75个,新建、扩建、跨年度建设项目到位资金39.49亿元。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工业企业税收千万元培育工程”,一批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32家,达到295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11亿元,增长3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7亿元,增长25.1%。37家企业进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其中13家企业进入全省“重点培育企业”行列。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主要农作物产量稳定增长。预计粮食总产62.75万吨,市级粮食储备达到1.25万吨,首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棉花总产5.01万吨,油料总产10.74万吨,蔬菜面积达到30万亩,生猪出栏110.2万头,水产品产量11万吨。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38家。农产品加工园被纳入全省20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之一。

  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亿元,增长20%。农家店累计达到709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规划基本实现。传统商贸服务业有所提升。华泰五星级酒店正在进行内装修,天门•义乌小商品城试营业。天门(新城)中央商务区、天门物流园加紧建设,天门世贸中心、汽车4S店等一批新项目已经启动。商业地产开发加快,房地产业稳步发展。金融服务能力有效提高,融资平台建设得到加强。引进汇丰银行设立了村镇银行,农村信用联社改革顺利推进。连续4年被评为“A级金融信用市”。

  (二)发展条件继续改善。

  交通建设步伐加快。武荆高速公路已经通车,武荆连接线基本完工。荷沙线东段一级公路升级改造已经启动,荷沙线西段、汉宜线、分当线等60公里路面大修基本完成。新修通村公路624公里。改造了14座农村公路危桥。汉宜铁路天门南站站场建设已经启动,今年可望通车。长荆铁路货运支线已经完成预可研,武汉至天门城际铁路项目纳入省“十二五”规划。汉北河航道疏浚工程已经完工,汉江航道整治工程正抓紧进行,天门工业园港区项目通过工可评审。

  城市面貌明显改变。新建了竟西路、义乌路、水厂路、森林公园路和发展大道西段,扩建改建了三乡路、鸿渐路,实施了南洋大道东延、钟惺大道东西延、大桥路北延工程。启动了学院路建设。刷黑了文学泉路、西寺路和状元路北端等道路,升级改造了部分街道的人行道。新建了江家河泵站,改造了东湖、西湖泵站。加强城市新亮美建设,城区绿化面积新增13万平方米。污水处理厂已通水试运行,垃圾处理场建设已经启动。“川气东送”长输管线工程顺利推进。天门河城区段改造拆迁工作有序推进。以争创省级卫生城市为主题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

  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大。新一轮乡镇总规修编工作全面完成。各乡镇加快镇区道路、排水、路灯、卫生保洁等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了镇区环境。双剅口村、健康村、泉堰村等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村和每镇一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取得新的进展。

  农村生产条件日益改善。绿水堰水库、大观桥水库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彭麻泵站更新改造和引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完成年度工程任务。实施沉湖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加强小农水建设,提升了50多万亩农田的排灌能力。实施土地整理项目5个、面积11万亩,新增耕地6473亩;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5个,改造低产田2.7万亩。启动了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南水北调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顺利推进。

  (三)“两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实现了全覆盖。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9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减排量完成省布指标任务。清洁能源入户数达5578户。成功申报了农村地区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县(市)项目。在武荆连接线等主干道建成绿色长廊84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8%。

  “两型”产业得到新发展。益泰药业、中绿食品被评定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天门生态产业园完成了武汉生物产业基地配套产业园项目规划中期评估。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维修改造了47所农村中小学校舍,提高了学校信息技术装备水平,教育质量继续提高。职业教育取得新进展,天门职业学院已获省政府批准设立。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图书馆新馆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陆羽故园正在加紧建设。新建、改造了5个乡镇文化站,完善了12个乡镇文化站的配套设施,新建了200家农家书屋。新通有线电视村124个,通村总数达775个。举办了首届蒸菜美食文化节、荆州花鼓戏艺术节,被授予“中国蒸菜之乡”、“中国曲艺之乡”称号。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市乡村医疗条件逐步改善。在17个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6%,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98%。社区建设得到加强,11个社区的工作条件明显改善。省布人口计生规划指标全面完成,获得“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全省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十佳单位”称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利实施。

  (五)民生保障力度加大。

  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在6个村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5970人参保,1587人开始领取基础养老金。扩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10050名被征地农民参保,2584人领取养老金。城乡低保惠及3万多户、6万多人。农村五保户供养水平进一步提高,超过省定标准。统筹解决就业和用工难。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帮扶1796名城镇困难人员就业,落实公益性岗位2386个。组织3500多名市直机关干部结对帮扶43个社区的困难居民,成效明显。住房保障力度加大。全年开工建设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776套,投入使用376套,在建400套;廉租住房补贴对象达到3846户,比上年增加近千户。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率达到82.5%。拆迁安置工作稳步推进,建成天门河城区段改造安置房1010套。解决了2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顺利接纳丹江口库区移民3774户、16335人,实现了和谐移民的目标,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移民外迁工作先进单位”。扎实推进“平安天门”创建工作,健全治安防控体系,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物价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了市场正常供应和质量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市政府承诺的十件惠民实事全面完成。

  (六)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提案,办复率达100%、满意率达98%。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和各项议事制度,坚持重大事项向市委请示、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加强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强化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启动电子政务平台建设,行政效能逐步提高。开展整顿干部作风、整治发展环境(“两整”)活动,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和经济发展环境的好转。加强廉政建设,制度防腐、源头治腐的机制进一步完善。

  此外,妇女儿童、审计、保险、烟草、工商、邮电、通信、盐务、气象、司法、体育、双拥共建、人防、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保密、档案、地方志、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老龄、慈善、残疾人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标志着我市“十一五”规划主要任务的全面完成。与“十五”末期相比,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91%,年均增长14%;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了2.1倍,年均增长25.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了2.5倍,年均增长2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70%,年均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90%,年均增长13.4%;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7:35:38调整为25.4:46.1:28.5,第二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我市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市,连续五届入选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和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鼎力支持,离不开全市人民的真抓实干、团结拼搏,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凝心聚力、积极参与。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天门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我市整体实力还比较弱,特别是工业经济支撑能力不强,大项目不多;镇域经济发展不够,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不快;部分城乡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政府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一)关于《纲要(草案)》编制的基本过程。

  《纲要(草案)》是在市委领导下研究编制的。市委六届十三次全会后,市政府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天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深入研究和编制了《纲要(草案)》。《纲要(草案)》形成过程中,征求了市委委员,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同志,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分老干部,部分市直部门和乡镇负责同志的意见。可以说,《纲要(草案)》的编制过程,是一个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也是一个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

  (二)关于《纲要(草案)》的基本框架。

  《纲要(草案)》共分四部分十二章,第一部分(第一、二章)总结了“十一五”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二部分(第三章)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天门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三部分(第四至十一章)阐述了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第四部分(第十二章)提出了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三)关于《纲要(草案)》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富民强市目标,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坚持项目建设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为宗旨,以发展特色产业、构建综合交通、建设宜居城市为重点,奋力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着力打造武汉城市圈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圈西区域大城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指导思想最显著的特点是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这主要是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综观全局,“十二五”时期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特别是沿海产业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二是从我市来看,发展不够仍然是天门最大的实际,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必须靠加快发展来解决。三是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县域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由市场配置,全凭实力说话。只有加快发展,占得先机,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四是省委、省政府对实现跨越式发展有明确要求。我们必须树立“跳起来摘桃子”的思想,突出转型发展、跨越式发展,千方百计壮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好中求快,快中求好,能快则快。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抢抓机遇,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即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14%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倍,年均增长2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0000元,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超过11000元,年均增长13%;城镇化率达到55%。

  (四)关于“十二五”发展战略。

  《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大力实施“发展特色产业、构建综合交通、建设宜居城市”三大战略。特色产业是经济活力的源泉。只有充分挖掘比较优势,打造竞争特色,才能形成天门的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才能在区域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必须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交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天门曾经落后在交通,实现突破在交通,将来希望还在交通。必须把构建综合交通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之一,以建设快速通道、枢纽节点、完善城乡交通网为重点,加快推进重大交通基础项目建设,形成公、铁、水并举的综合交通格局。宜居城市是指适宜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建设宜居城市是今后城市发展的大方向,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多方面。我们要把建设宜居城市作为天门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树立全域宜居的理念,从长计议,长远谋划,加快推进宜居城市建设。

  (五)关于“十二五”工作措施。

  《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促进投资增长。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大发展必须要有大投入作保证。我市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经济总量不大,经济快速发展主要还是要靠投资拉动。《纲要(草案)》把扩大投资作为最重要的推进策略,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千方百计争取国家的投入,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5年达到450亿元,年均增长25%。

  2、加快产业发展。《纲要(草案)》提出:一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实施“321产业工程”,即打造纺织服装产业、食品加工产业、医药产业三个百亿元产业,打造化工产业、机电汽配产业两个过50亿元产业,积极培育一个以生物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450家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250亿元。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纲要(草案)》提出,重点发展农林产品深加工特色产业。到“十二五”末,把天门建成省内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武汉城市圈的菜篮子基地和生态农业观光基地。三是适度超前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功能完备、业态多样、主体多元、模式先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3、统筹城乡发展。《纲要(草案)》提出:一是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到2015年,城镇人口突破9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5%。二是加快城区建设。到2015年,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0万人。三是加强小城镇建设。四是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五是构建一体化机制。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扩大投资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纲要(草案)》提出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把天门建成江汉平原北部、武汉城市圈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同时,积极推进水利保障体系、能源保障体系、数字天门建设等。

  5、建设“两型社会”。《纲要(草案)》就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四个方面进行了规划。

  《纲要(草案)》还就推进人才建设和科技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改革开放水平、建设和谐天门等方面进行了规划。

  三、扎实做好2011年的各项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2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可比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外贸出口同比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

  围绕今年的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投资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继续强力招商引资。加强招商引资基础工作。精心策划项目,细化项目包装,形成项目策划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加强专业专班招商和产业招商,强化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的点对点招商。进一步加强与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东部地区的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围绕国内500强、行业前3强、中央企业及区域性龙头企业,实行敲门招商,招大引强。进一步完善安商服务机制,创新安商服务方式,提高项目的落实率、落地率。改进招商引资考核办法,提高招商引资工作实效性。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亿元。

  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投资。重点围绕水利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圈一带”和“两型”社会建设,积极争取中央和省投资。完善向上争取项目的目标责任制,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加强完善对上衔接与申报工作,争取更大的份额。

  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打通大动脉,贯通主干道,启动新项目”的要求,强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荷沙线东段升级改造,完成小仙线、金彭线、干刘线等路面修复工程。加强公路养护。完成竟陵大桥主体工程。争取长荆铁路“皂市—竟陵—仙桃”支线开工建设,争取启动天门至武汉城际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汉宜铁路天门南站建设,完成天门工业园港区项目前期工作,并争取开工建设。

  推进全民创业。研究出台促进全民创业的激励政策,充分激发群众创业潜能,大力实施回归工程,促进“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力争全年新增民营中小企业270家、个体工商户5300户。

  (二)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发展支撑。

  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继续培植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医药、化工、机电汽配、生物等特色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集群发展扶持政策,壮大产业规模。

  扶优培强现有企业。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工业企业千万元税收培育工程。重点支持天门纺机、景天农发、东泰铝轮毂、益泰药业、天源木业等企业扩规上档,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力争新增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2家、过5亿元的企业3家、过1亿元的企业20家。加强对江苏科华天门涤纶纤维、厦门嘉祺天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广东海大集团天门饲料等项目的服务,确保年内投产。鼓励现有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对外合作,扩大规模。加快推进成田制药与华北制药集团的合作、天门纺机与卓尔集团的合作,实现膨胀式发展。引导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帮助理顺天门泵业、东泰铝轮毂股权结构。加强对益泰药业、永康生物科技、金诺生物蛋白、华世通医药等企业的上市辅导,争取早日上市。

  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完成“一区三园”规划修编,扩大园区规模,形成错位发展、集聚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园区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加大拆迁和迁村腾地力度,为项目落户腾出净地。加强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处置,加大闲置企业回购力度,提高投资强度。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项目向园区集聚。

  鼓励科技创新。深入开展产学研活动,支持企业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实行校企对接和校企合作共建,运用高新技术扩规上档。重点支持天门纺机、益泰药业、天门泵业等企业搭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与省高新技术产业公司合作,建立天门市创新引导基金。争取新医药产业纳入全省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力争2至3家企业申报为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天门经济开发区申报为省级高新技术园区。

  扩大企业出口。帮助企业调整结构,拓展市场,扩大出口规模。培育外贸骨干企业,支持更多企业取得自营出口权,争取出口过千万美元的企业达到4家以上。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粮食、棉花、油菜、蔬菜、生猪、家禽、名特水产、杨树等八大农产品优势产业基地建设,稳定粮棉油面积,推广标准化规模化畜禽养殖,推进渔业健康养殖,保持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发展绿色产业。支持一批企业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推进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加强动植物防疫检疫。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棉花及棉副产品、畜禽、果蔬、杨树等四大农林产品深加工特色产业,力争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强中绿集团食品加工园建设,加快实施泰尔生物、江苏雨润、武汉佳士得等企业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启动武汉德丰畜禽食品加工园区及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建设。围绕农产品资源优势,引进一批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完善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有效对接,实现双赢。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继续实施沉湖流域治理工程。完成彭麻泵站更新改造、引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清水垱、石堰口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加强小型涵闸泵站的维修改造,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实施南水北调汉江沿线土地整理和杨林、干驿3万亩基本农田整理及佛子山、九真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完成岳口新农村建设试点土地整理项目。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3万亩。继续推广“林水结合”模式。推进武荆连接线、天岳公路绿色长廊建设。

  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点面结合,重点突破。着力推进“两镇五村”(岳口镇、马湾镇,健康村、十丰村、泉堰村、双剅口村、廖湾村)新农村建设。继续推进以镇郊村为主的每镇一村新农村建设试点。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建设中心村。加快农村路网工程建设,着力解决通村公路“断头路”问题。加强农村危桥改造。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资金,做到政策公开、程序合法、结算到户。扩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强化农民负担监管工作,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四)适度超前发展服务业,提升三产业发展水平。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进一步完善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加快建设天门(新城)中央商务区、天门世贸中心。建成华泰五星级酒店,启动陆羽宾馆星级酒店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天门•义乌小商品城市场。加快汽车4S店建设。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设服装辅料专业市场、棉花交易市场、农副产品交易批发中心等专业市场。改造城区现有市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化物流节点布局,加强竟陵物流园、江汉物流园建设,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为生产资料和工业产品大进大出提供配套服务。

  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建设陆羽故园,弘扬陆羽茶文化,发展茶文化产业。做大做强蒸菜产业,改造古城堤蒸菜一条街,扩大以蒸菜为特色的天门饮食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加快佛祖山宗教文化旅游区建设,启动石家河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前期工作,支持长寿山生态休闲开发,积极申报张家大湖、沉湖湿地公园项目。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强农家店配送中心建设。整合农家店、供销社村级综合服务社、邮政“三农”服务站。全面落实家电下乡财政补贴政策。稳步发展房地产业。

  (五)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

  加强规划编制管理。启动城乡一体化总规编制工作。加快编制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东湖路东侧、状元路东侧、钟惺大道东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城区部分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开展乡镇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加大城乡规划管理执法力度,坚决制止骑路建设,依法规范农民建房行为。

  加快城区建设。启动环北路建设,改造元春街、天黄口、钟惺大道中段、四牌楼街、人民大道东段、陆羽大道东段,建成学院路。加快推进天门河城区段改造工程,改造河山支渠城区段。实施状元路、竟东路、随岳连接线、三乡路景观工程。加强城市功能设施建设,启动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科技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陵园建设。启动东湖改造工程。加快党校新校区建设。加强停车场、公厕、垃圾中转站等便民设施建设。

  加强城市管理。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完善城市管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制定城市管理的规范和细则,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和标准化。强化“门前四包”责任,发挥街道社区作用,抓好城市日常保洁,使城市环境更加整洁、优美、有序。

  加快小城镇建设。出台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加大奖补力度。加快建设荷沙线东段小城镇示范带。加强重点镇、特色镇建设。启动岳口、皂市“镇级市”建设试点。按照“一镇一新街一新区”的要求,每个乡镇建设一至两条示范街,开发建设一个新社区。加强镇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给排水、环卫设施、公厕和市场建设。继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城乡面貌有较大改观。

  大力发展镇域经济。进一步明确各乡镇个性化发展定位,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研究出台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在土地政策、电力保障、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税收分成等方面,加大对乡镇的扶持力度。加快发展乡镇工业。鼓励有条件的乡镇通过盘活存量土地、引进业主开发工业地产、建设用地入股等方式建设工业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基层基础。

  (六)加强财税金融工作,提升保障发展能力。

  强化财税管理。加强财源建设,做大财政“蛋糕”。坚持依法治税,创新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科学编制预算,强化预算约束,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强化金融服务。争取与省级各商业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扩大授信额度。积极引进各级金融机构在天门设立分支机构。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总量,确保贷款总额增长40%。继续开展银企对接活动,落实银企对接协议资金45亿元。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和拓展信贷品种。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不断壮大城投公司实力,市场化融资额达到5亿元。充实担保公司资本金,达到1.5亿元;提高放大比例,达到1:8。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创建“A级金融信用市”。

  (七)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深入实施“两型”社会综合配合改革试验。加强与武汉市的对接,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进程。继续推进以城乡统筹、“两型”产业发展、土地管理、投融资为重点的体制机制改革,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迁村腾地试点扩面、农村宅基地管理等方面的改革试验。开展扩权强镇试点。继续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办好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试点。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加快垃圾处理场建设,实现污水处理厂正式营运。加强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抓好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实现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四下降,确保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达到省定标准。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益泰药业、天德环保、华成生物等企业为试点,培育一批循环经济企业。推进清洁生产。积极推进天门生态产业园建设。加快实施农村地区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县(市)项目。

  (八)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做好社保扩面征缴工作。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完善新农合制度,提高农民的受益水平。继续扩大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城乡低保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建设。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切实做好移民后续服务工作,帮助移民解决好生产、生活困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移民就业,确保移民稳得住、快发展、早致富。

  统筹解决就业与招工问题。树立“招工就是招商”的理念,采取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定期开展大型招聘活动和经常性职介相结合,实行乡镇与企业结对招工,发展招工中介组织,建立健全乡镇、村组、社区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加大企业用工信息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推进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引导企业改善用工条件,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城乡居民就近就地就业。

  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高度重视发展学前教育,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打造高中教育品牌,突破性发展职业教育,完成特殊教育学校搬迁建设。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体系。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图书馆新馆后续建设,完善5个乡镇文化站(馆)配套设施,建设200家农家书屋,继续做好文化“三下乡”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提高公用行业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城区自备水井关闭和供水户表改造工作,提高供水服务水平。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年度任务,强化电力保障。加快天然气管线建设,增强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和谐平安天门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城乡治安防范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信访工作,积极稳妥化解社会矛盾。继续开展双拥模范城市创建活动,构建和谐军地军民关系。加强价格监管,确保市场物价平稳。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健全预警处置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重视和做好统计、国防教育、人防、民兵预备役、民族宗教、审计、气象、史志档案、抗灾减灾、老龄、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一)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进一步完善政府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决策咨询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使各项政策、决策更加符合实际、经得起检验。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案和政协提案。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是否有利于企业发展、是否有利于民生改善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准则。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优化行政审批程序,强化行政服务中心的职能,完善面向企业、群众、社会的便民服务网络体系。巩固深化“两整”活动成果,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三)大力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学习型政府建设,力求政府工作人员思想适应发展变化、知识适应时代要求、能力适应工作需要,提高驾驭复杂局面、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摸实情、讲实话、出实招。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继续实行工作目标管理,规范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制。健全完善政府工作督查落实机制,定期列出重点工作清单,跟踪问效,促进各项工作落实。

  (四)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切实加强政府工作人员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政绩观。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强化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大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大“小金库”治理力度,查处滥发钱物行为。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完善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廉政建设责任制,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深入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各位代表!今年,市政府将继续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集中力量,办好一批利民惠民的实事。

  1、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改造15所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等设施,提高18所学校信息化水平。

  2、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解决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维修改造50个小型泵站,改造10座农村公路桥梁。

  3、加强城区便民设施建设。改造城区3个集贸市场。改造城区20座公厕。基本消除城区泥巴路,解决小街小巷路灯照明问题。

  4、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建设廉租房300套、公共租赁房300套。

  5、加强城区文体设施和休闲场馆建设。建设文化中心、儿童活动中心,改造体育馆。

  6、提高天然气保障能力。完成“川气东送”长输管线工程,实现天门工业园至城区段年内通气点火,配套建设天门工业园门站和侨乡门站各1座,建设天然气汽车加气站2座。

  7、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新建35千伏彭市变电站、35千伏沉湖变电站,完成110千伏天门变电站、赵台变电站和黄潭、河山、柳河变电站增容改造工程。

  8、扩大基本医疗服务覆盖面。在17家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降低患者医药费用。

  9、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为100名0—6岁贫困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救助;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全年至少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0件,法律援助事项3000件。

  各位代表,立足新起点,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待,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埋头苦干,为实现今年和“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推进天门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天门市人民政府天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管天门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主办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市内)、0728-4812345(市外)】

政府网站标识码:4290060001鄂ICP备05005537号-1鄂公网安备429006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