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MB1A08302/2020-22134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天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日期 2014年01月09日
标 题: 天门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 号: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4年01月09日
天门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字号: 分享:

——2014年1月9日在天门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吴 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发展为重、以民生为本、以实干为先,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发展加速、后劲增强、环境优化、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5.19亿元,增长10.9%;地方财政总收入19.37亿元,增长28.1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02亿元,增长36.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7.27亿元,增长1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2.18亿元,增长2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4亿元,增长13.8%;外贸出口5499万美元,增长9.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112元,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9608元,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2年的21.47:51.19:27.34调整为20.34:52.04:27.62。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省市州前列。
  (一)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发展加快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全年共引进项目92个,实际到位资金81.3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49个,投资29亿元的旺泰科技新材料产业园、投资18亿元的天门国际服装科技城等一批大项目相继签约或开工。“回归工程”势头强劲,卡森特电子、隆兴无纺布等38个回归项目签约,总投资56亿元。台资企业招商取得较大进展,台湾玉期行表面处理环保系列产品等4个台资项目签约,总投资5.7亿元。
  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共有27家重点企业实施了35个技改扩规项目,完成投资18.7亿元。天门纺机、稳健纺织等一批改造扩规项目竣工投产,景天织造园等项目正在建设。华润雪花啤酒通过技改扩规,税收突破5000万元。成功引进武汉人福、四川禾邦、上海延安药业等知名企业与我市企业实施战略重组。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74家,实际净增44家。纺织服装、机电汽配、医药化工、食品加工四大特色产业均过百亿产值,医药、棉花产业集群被确定为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家。益泰药业、湖北诺邦、和沐电气等9家重点企业申报省级新三板后备企业。
  工业园区建设不断加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天门生物产业园获得批准,台湾工业园、泵阀产业园等10余个“园中园”建设稳步推进。“一区三园”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15个乡镇规划建设了工业小区,已落户企业52家。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
  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面对严重高温干旱天气,坚持抗灾夺丰收。粮食总产71.5万吨,增长3.01%,实现了 “十连增”。棉花总产4.93万吨,油料总产11.46万吨,蔬菜产量57.61万吨,生猪出栏103.98万头,水产品产量12.68万吨。植树造林604.9万株,新建绿色长廊3千米。
  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0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9家,其中省级以上14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8:1。
  农业经营方式不断创新。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35%,30亩以上规模经营大户达到3330户。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334家,达到1194家,省级以上示范合作社达到14家,“华丰模式”在全省推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在全省率先成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所,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总体合格率一直稳定在99%以上。全市新增“景天及图”、“庄品健”、“汉域”3个湖北著名商标。全市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6个、绿色食品26个、有机食品1个,“天门义河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张港花椰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三)加快发展服务业,第三产业提档升级
  区域性专业市场建设加快。中国(天门)棉花交易中心一期投入营运,二期工业项目动工建设;华西(天门)农商城、景天水暖市场已开工建设。陆宇汽车大市场建成并投入运营;天骄物流中心和供销物流完成主体工程;投资13亿元的华中国际车城成功签约。
  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天门(新城)中央商务区初步建成,沃尔玛、苏宁电器、宜昌国贸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相继入驻;世贸中心一期建成,引进的台湾大润发、世贸百货、国美电器即将投入营运。全市休闲娱乐、特色餐饮的服务功能和档次得到提升。
  金融服务业有序发展。年末各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40.45亿元,比年初增加46.33亿元;贷款余额122.51亿元,比年初增加25.16亿元;贷存比达到35.98%,比年初提高2.86个百分点;落实银企对接协议85亿元。信用社改组为农商行进展顺利。
  (四)加强城镇建设与管理,城乡面貌深刻变化
  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区骨架不断拓展,完成了义乌路南延、南洋大道西延、北环路、东江大道等工程,人民大道东段、广沟路、西环路正在抓紧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陆羽故园、东湖公园建成开园;体育中心、市民服务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已基本建成;革命历史纪念园完成主体工程;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科技馆、河山干渠景观工程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便民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一批标准化公交车停靠点、停车场、垃圾中转站、公厕、环卫工人休息室等建成并投入使用。绿化亮化工程有序推进,相继建成了竟东路、状元路、天仙公路等多条景观大道,实施了楼体、桥体、树体亮化工程,完成了人民大道、西湖路、西寺路等主次干道路灯改造工程。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各乡镇按照“一镇一新街一新区”的要求,扎实开展城镇示范街及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组建了城市管理规划执法局。环卫清扫保洁机械化率不断提高,实现全天候保洁。城镇主干线实施公司化保洁经营模式,建立环卫保洁长效机制。陆羽大道通过省级环境美好示范路验收。深入推进公共交通出行环境整治,完成了城市公交延伸线路、增加班次和延时服务,市民交通出行环境明显改善。
  省级文明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四城同创”全面开展。相继完成了规划编制和工作方案,扎实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了浓厚的创建氛围。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完成投资7.65亿元。建设通村公路340公里,皂岳一级公路竟陵至岳口段正在抓紧建设。天门南站成为汉宜铁路客流量最多的三大站之一。天门港一期工程基本完成。
  电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年电网建设投资1.18亿元。110千伏岳口变电站增容工程投入营运,110千伏汉北桥输变电工程、35千伏小板输变电工程和35千伏渔薪、麻洋变电站增容工程有序推进。实施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新建10千伏线路6条,新建和改造配电台区217个。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引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小河流治理等9个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完成投资2.48亿元。维修改造泵站194座,疏挖沟渠1476.7公里,完成土方760万方。大力实施土地增减挂钩,新增耕地2500亩。岳口镇跻身全省“四化”同步示范试点乡镇,健康村被确定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移民新村建设得到加强。“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成效显著,被评为全省先进组织单位。
  (六)倾力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68.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4.8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8.6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120.7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4.2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5.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1.55万人。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城镇新增就业9960人,创业带动就业10021人。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开始实施,困难群众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五保供养能力进一步提升,临时救助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善。全年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630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81户。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学前教育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已建成1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验收;高中教育品牌发展稳步推进,天门中学入围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取得校长实名推荐资格;职业教育新增茶学等3个特色专业,办学规模达到3500人。
  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医药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了国家卫计委三甲医院复评,市中医院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院评审,市妇幼保健院被评为全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百强。着力整治黑诊所,规范医疗秩序。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基层基础工作扎实推进,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逐步完善,荣获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进步奖。卫生和计划生育机构改革顺利推进。
  文化事业发展加快。市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文化中心完成主体工程,胡家花园修复工程和博物馆抓紧建设,石家河考古遗址公园启动建设。《茶缘》荣获湖北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天门说唱《口说为凭》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成功举办2013湖北(天门)台湾美食文化周、纪念茶圣陆羽诞辰1280周年等大型活动。
  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及时高效处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平安天门”建设深入推进,组建了网格化管理中心,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创新信访维稳机制,努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有效防范和化解了社会矛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2.5%,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超额完成。
  市政府确定的十件实事,除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调整到2014年外,其他实事所涉及项目全部完成。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执行力明显提高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深入开展优化发展环境“百日整治”活动,举办“行风热线”、“电视问政”,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校园及周边安全、网吧及电玩城、制假售假、食品药品安全、道路运输、农资市场、非法行医等八个行业专项整治,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得到初步解决。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提案,办复率达100%。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和各项议事制度,坚持重大事项向市委请示、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组建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行政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共取消、合并行政审批40项,取消和免征收费19项,对工业企业落户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零负担”政策。“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深入推进,设立“代办”中心,为企业项目工程提供全程“代办”服务。电子政务建设进展顺利,政府协同办公系统已投入运行,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平台已建成,社会管理和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断完善。
  机构编制、统计调查、审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旅游、广播电视、体育、档案、气象、质监、物价、妇女儿童、老龄、扶贫、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防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些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在我市召开,同时我市还荣获了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生猪调出大市和湖北省“三农”发展先进市、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先进市、金融信用市、保险工作先进市、创业先进城市、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班子励精图治、扎实苦干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有力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理解支持、建言献策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顽强拼搏、奋发图强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天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工业经济缺乏大企业、大项目支撑,税收结构不合理;招商引资项目落实落地率不够,进展不快,水电路气等要素瓶颈制约仍然不同程度存在;镇域经济薄弱,动力、活力不足;政府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4年的主要工作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年,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任务重大而艰巨。尽管国际经济形势仍处于深刻调整中,但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实施,尤其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全省“两圈两带”战略的有力推进,我市仍处于跨越赶超的黄金机遇期。只要我们抢抓机遇不放松,坚定目标不动摇,鼓足干劲不懈怠,就一定能实现新的更好更快发展。
  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增量提质、跨越赶超”的总要求,围绕“冲百强、争先行”的战略目标,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坚持工业引领、生态优先、环境升级、以民为本的发展路径,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镇域经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力以赴强基础、稳增长、惠民生、促和谐,奋力推进天门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和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围绕今年的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工业引领,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中心和重点,树立理性务实招商的理念,围绕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央企、台资企业以及行业龙头企业,着力引进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双过百,即签约工业项目100个,实际到位资金100亿元。创新招商引资方法,积极推进“回归工程”,加快组建天门异地商会,举办首届天商大会。进一步强化乡镇招商主体责任,认真落实一个招商专班、一本信息名录、一本招商日志、一笔专项经费的“四个一”制度,完善招商工作责任动力机制、信息来源机制、考核督办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旺泰新材料、天商服装城等重点项目的协调服务,促进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全力支持景天纺织、东泰铝轮毂等30家重点企业实施技改扩规项目,支持天门泵业、天瑞电子等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重点辅导益泰药业、湖北诺邦等企业,实现上市零的突破。科学编制纺织服装、机电汽配、医药化工、食品加工四大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培育生物、不锈钢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在“一区三园”建成区实施“满园”计划,提高项目密布率,盘活存量用地,全面激活闲置低效用地。在拓展区实施“扩园”工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竟东路、状元路、经十路南延等道路及管网工程。全力推进重点区域拆迁工作,全面提升项目承载能力。
  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优化外资审批流程,深化涉外服务协作机制,畅通出口渠道。重点支持佑琪制衣、正和食品等企业产品出口,力争年出口千万美元以上企业达到4家以上,实现外贸出口6000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5300万美元。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建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加快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深化企业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交流合作,共建研发平台。鼓励益泰药业、华世通等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支持天门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继续实施“以奖代补”政策,支持乡镇不断完善工业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业小区承载能力。鼓励乡镇到“一区三园”兴办工业项目,鼓励乡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努力形成“一镇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力争镇域税收增长30%以上,税收过千万元的乡镇超过10个,其中过亿元的乡镇4个。
  (二)坚持工业化、市场化理念,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继续加强粮、棉、油等八大优势产业基地建设,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优种养殖结构,积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实现粮食总产“十一连增”。大力推进高产创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进一步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渔业,重点推广稻鳅共生模式。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完善和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卓尔、景天、健康、庄品健等加快发展。

  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兼并重组,开展农产品品牌创建。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引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农水、中小河流治理及水系连通等重点工程,继续实施泵站更新改造、中型涵闸整治等项目。加强小农水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力争在全市打造3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0家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技术水平和致富能力。鼓励农村能人和外出打工者积极回家乡创业就业。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
  (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升服务业水平
  提升商贸服务业水平。加快东湖国际酒店建设和帝苑酒店升级改造。着力引进大型商业综合体,改造与提升宝安商城等老商圈的档次。加快天门(新城)中央商务区、世贸、东湖三大商业中心建设,尽快形成各具特色的商业群。支持中国(天门)棉花交易中心二期建设,加快华西(天门)农商城、华中国际车城建设,构建江汉平原农产品和汽车综合交易平台。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培植重组本地品牌。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多式联运,降低物流成本。加快打造重点物流园区,推进“湖北省物流产业示范园区”建设。
  大力培育文化旅游产业。加强陆羽茶文化研究,擦亮“茶圣故里”名片。做好“茶城”的综合规划,启动竟陵唐街、茶基地和茶产品交易区的建设。发展蒸菜美食文化产业。加快佛祖山、长寿山、张家湖、沉湖等文化休闲旅游区的开发和建设。
  积极发展中介服务组织。进一步简化市场准入程序,培植中介服务机构,支持做优做强,重点发展评估设计、市场交易、鉴证及财务、咨询策划、农业服务等中介机构,建立和完善中介服务业市场体系。
  (四)推进“四城同创”,优化宜居宜业环境
  深入推进“四城同创”。做好省级文明城市的迎检工作,整体推进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启动达标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市民文明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素质。
  统筹城乡规划。启动天门市全域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岳口镇、皂市镇总体规划编制;加快编制城区及重点乡镇控制性详规;完成城区排水等专业规划。
  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完善城市道路及管网布局,有序推进城区绿化亮化工程。完成工人文化宫、博物馆等城市功能项目建设。健全完善房屋征收机制,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实施城郊结合部城中村改造。继续深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扎实推进“门前四包”工作。加大城乡规划管理执法力度,强力推进防违、控违、拆违工作,加快推进天门河改造一期工程。加强公园、游园建设管理和设施维护。
  加快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每个乡镇建设“一个小游园、一个标准化市场、一条示范街和一个规范化小区”。加强城镇管理,建立基础设施管护和环境卫生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小城镇提档升级。
  改善城乡交通条件。支持天门至仙桃、潜江货运铁路建设。开展武天城际铁路、通用机场、岳口港区前期工作。完成天岳一级公路候口至新堰段、皂仙公路卢市至干驿段、水陆李大桥建设,打通皂仙线。完成天门南汽车客运站新建工程。实施天门港二期工程,新增2座高桩泊位,完成陆域土建。新建通村公路24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650公里。
  着力推进“四化同步”示范试点工作。总体规划并分步实施岳口镇及健康村“四化同步”工作,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扎实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
  (五)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增强发展保障能力
  保障项目用地。加强城乡土地管理,出台农村土地管理办法,规范农民建房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管理。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科学合理安排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提高水、电、气保障水平。加快推进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亿元,新建110千伏新堰输变电工程,扩建110千伏金科变电站和35千伏汪场、彭市变电站,实施35千伏干驿变电站增容工程。加快实施农网升级改造和低电压改造工程。加强供水管网建设,提高供水能力。建设天然气输入管道和管网,提升工业用气保障能力。
  强化金融服务。着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进湖北银行等金融企业到天门设立分支机构,推进农商行尽快挂牌运营,积极支持新组建2家小贷公司。进一步加大银企对接力度,落实银企对接协议资金100亿元。鼓励金融创新,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贷存比。进一步增强城投公司实力,做好城投债的发行工作,扩大城投公司融资能力。规范发展保险事业,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巩固全省信用先进市地位。
  (六)深化改革创新,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稳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扎实开展全市机构设置、职能整合、人员编制等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科学划分现有事业单位类别,推进政事分开,做到人随事走、财随事转、权随事移。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项目,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按照能放则放、宜放皆放的原则,做好扩权强镇改革工作。
  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建立和完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制度。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培育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经济组织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组织化程度。重点支持一批在全省有知名度的合作社,推广华丰经营模式。
  实施财税管理创新。壮大基础和骨干财源,培植新兴和后续财源。完善综合治税平台功能,强化财税征管,加大协税护税力度,努力提升税收总量和质量。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基本药物制度,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整合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能,强化源头管理和环节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天门
  加强污染防控。严把项目准入关、环评关、验收关,实施源头控制。开展农村公路沿线环境整治工作,加强农村生活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控制面源污染。全市30家大型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全部建成污水深度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严格环境执法,强化排污监管,确保重点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加大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力度。大力提升农村新能源比例,建设大型沼气池,开展建成区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工作,提高能源使用中的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加大砖瓦窑关闭力度,推广使用新型墙材。
  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广泛开展社会造林,完成植树造林500万株,确保新栽林木保存率达到70%以上。抓好通道绿化,启动荷沙公路绿色长廊建设,完善武荆连接线绿化带建设。扶持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建设特色花卉苗木交易市场。积极推进乡村绿化,建设美丽新村。重点建好3个市级绿化示范村,每个乡镇建好1个绿化示范村。加强湖泊管理保护,开展国家、省级湿地公园创建工作。
  (八)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
  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以服务企业用工为重点,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促进以未就业大学生、失地农民、城镇就业困难家庭、残疾人等为重点的群体就业,新增就业过万人。实施“全民创业计划”,组织开展春秋招聘和创业赶集会活动,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积极争创国家创业型城市。坚持不懈地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加强救助政策制度完善和方法创新,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建立与物价水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改造城市棚户区和农村危房。
  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推进高中教育品牌化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特色办学和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一镇一院”和村级卫生室的建设与管理,大力培养乡村医生,支持民营医院发展。夯实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在农村开展免费婚检和免费孕前优生检测,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快石家河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范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城乡社区管理体制,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深化居民自治,开展重点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切实抓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着力提升基层组织协调事务、化解矛盾的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预防和依法惩治违法犯罪,创建“平安天门”。加强校园及企业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加大移民帮扶力度,促进移民早致富、快融入。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和监管体系建设,着力抓好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加强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和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增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全方位关怀老年人,加快发展养老产业。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
  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市政府承诺,努力办好十件实事:
  1.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在农村中小学新建10个塑胶运动场;规范建设30所食堂;建设30个村级示范幼儿园。
  2.建设公共租赁住房400套,2.04万平方米。
  3.完善城市功能。续建工人文化宫、博物馆、青少年宫、科技馆、革命历史纪念园、胡家花园修复工程;启动后壕改造工程、档案馆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新建天门工业园、岳口工业园污水处理厂。
  4.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疏通沟渠238公里,改造泵站37座;新增农村饮水安全人口7万人;解决断头路、循环路60公里。
  5.加强城区便民设施建设。在城区建设3个停车场;新建改建城区公厕13座;新建小游园3个,新增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改造小街小巷32条、旱厕28座。
  6.新建、改建10个标准化菜市场。
  7.新建、改建10个社区公共服务站。
  8.保障老年人和残疾人权益。启动民政事业园和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按二级福利院标准改造2所乡镇福利院;为100名0-6岁贫困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救助。
  9.建设8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和100个农村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
  10.完成生态补水工程建设,启动天门河治污工程。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实现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把功夫下在抓发展、惠民生上,把精力放在抓落实、干项目上,把心思用在改革创新上,全面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政府。
  (一)坚持改革创新,提高服务发展能力。修改完善政府工作规则,规范办事程序,将所有行政服务事项纳入市民服务中心大厅运行,完善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坚持“围墙内的事情企业负责,围墙外的事情政府负责”,成立代办服务中心,建立“两条隔离带”,切实减少对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干扰。保持优化发展环境“百日整治”常态化,加大市场秩序整治力度,严肃惩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切实营造宽松有为的创业创富环境。
  (二)坚持依法行政,提高科学施政能力。始终把依法行政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落实行政主体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创新行政执法机制,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健全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和风险评估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办好人大建议、议案和政协提案。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办好“市长信箱”,畅通联系群众渠道,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三)坚持勤政务实,提高执行落实能力。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改进会风、文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官僚主义和奢靡之风。在政府机关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加快建设学习型政府,着重在公务员队伍中营造崇尚学习、崇尚实干的良好风气,全面提升公务员的职业素养、工作水平和敬业精神。加强绩效管理,强化工作考核,加大政务督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坚持廉洁从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权力运行,推动源头治理腐败工作。健全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机制,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关规定,全市“三公”经费下降10%以上,停止政府性楼堂馆所建设。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强化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有效防控腐败风险。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强化结果运用。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需要全市上下坚持不懈,共同努力。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奋发进取,为促进天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天门市人民政府天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管天门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主办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市内)、0728-4812345(市外)】

政府网站标识码:4290060001鄂ICP备05005537号-1鄂公网安备429006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