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圣陆羽 / 茶文化

茶香氤氲满天门

发布时间:2022-11-16 17:15 来源:王宪龙  鲁鸣皋

——忆湖北天门首届国际茶文化节
王宪龙  鲁鸣皋

  一座城市的变化,是时光魅力的演绎;一个节会的举办,是城市名片的熔炼。
  在茶香氤氲中悄然嬗变。天门这座城市由外至内、自内而外,向世人展露出惊艳的时光之美,熔炼出“中国茶文化之乡”的新名片。
  如今的天门市变了!不仅楼房变高了,道路变宽了,环境变靓了,而且居民的生活变好了,人们素质变高了,社会更加和谐了,还有就是名气更大了,人气变旺了!而这些变化得益于茶文化在这里不断地传承、发展与繁荣!
  时光回溯到2003年10月16日至18日,那是一个金风习习、菊艳桂香的日子。
  以“纪念陆羽、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为主题的“纪念茶圣陆羽诞辰1270周年暨首届湖北国际茶文化节”在天门隆重开幕了。

  这次节会的主办单位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为天门市人民政府。协办单位有:中央电视台、天门市陆羽研究会、天门中学、湖北省电信公司、武汉市电信艺术团、中国歌舞团、湖北省总工会、湖北省集邮协会、武汉龙腾会展公司、千龙网站。
  活动项目主要包括:开幕式、谒拜茶圣、茶道表演、茶文化学术研讨会、茶文化文艺演出、茶商品展销、书画展和陆羽邮票发行及集邮展等。来自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浙江、上海、北京,山东、河南、四川、广东、中国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茶文化专家、学者、领导及茶商500多人参加了活动。

  文化节的重头戏谒拜茶圣仪式庄严肃穆,令人耳目一新。学术研讨会,成果丰富,共收到国内外茶文化学者撰写的学术论文80多篇,共召开了两场学术讨论会,一场在帝苑酒店是为参加本次节会的代表;另一场在金天迎宾馆,是由本市茶人与台湾知名茶商李瑞河先生带队的茶人举办的专场“海峡两岸茶文化论坛”。两场研讨会精彩纷呈,其新颖的观点,热烈的气氛,让人们领略到了陆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次节会不仅为研究陆羽、弘扬茶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树立了天门形象,提升了人气,促进了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使天门作为茶圣故里,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日本、韩国、台湾等有关茶学团体和个人,向组委会及陆羽纪念馆捐赠了茶具、书画作品、茶饼、书刊等礼品。
  文化节组织了多场茶道表演,分别在帝苑酒店和陆羽纪念馆。其表演过程可谓高潮迭起,回味无穷。由日本茶道丹月流宗家丹下明月、台湾东方茶文化艺术学会分别向市民展示了风格不同的茶艺节目,受到广大与会人员及天门市民的高度赞扬。

  这场国际性的文化节盛况空前,隆重热烈,成果丰硕,影响广泛,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从五个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
  一是资金筹措不找市长找市场。整个活动的资金,没有花费政府一分钱,全部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筹集。
  二是规格档次之高前所未有。活动由国家级的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及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三是参会人员广泛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既有官员,也有专家学者,还有茶人茶商。包涵了国内国外的茶文化专家学者及商家的团体和个人。
  四是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幕式的文艺演出,请中国歌舞团演员献演,将文化节推向高潮。多场茶艺表演和学术研讨会,茶书画展、茶邮票展、茶产品展销等多项活动,令人目不暇接。邮电部专门发行了“茶圣陆羽”邮票,不仅吸引了大批客人的参与,而且充分展示了陆羽故里茶文化的魅力。
  五是由本次活动产生的深远影响是前所未有的,中央电视台举办了“茶圣杯”茶文化知识竞赛暨大型颁奖晚会,天门花鼓剧院专门赶排大型古装戏《陆羽》,使茶文化得到广泛传播。
  进入世纪之交的2000年,人们都在迎接一个新千年的到来。我市陆羽研究会部分领导和学者提出了举办纪念陆羽诞生1270周年活动的倡议。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办节的事一直拖到2002年底。当时,新上任的市委书记王建鸣综合各方的意见拍板了:“天门的茶文化节一定要办,而且要办好,办出水平”。并在会上点将,由王宪龙同志牵头负责,成立筹备工作专班,时间定在2003年10月举行。我们在全市上下的大力支持下,干了一件“无中生有”的事情。

  在浩荡奔腾的时间长河里,总有一些事件会成为历史节点,成为城市名片,成为人们长久的时光记忆。让我们从首届茶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寻找天门是如何将茶文化与城市建设融铸在一起推向世界的轨迹。
  首先,是围绕陆羽茶文化做好“三圣”的文章,让前来天门的茶人拜谒茶圣,寻根问祖,领略陆羽故里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一,树立茶圣形象。陆羽出生在天门,他是第一个研究茶学的人,为世人景仰。作为茶圣故里,我们为陆羽立像,应该有依据,有权威。因为在全国、全世界关于陆羽像,都是以老者形象居多,有发簪,留长须。我们查阅史料,认为应该以中国现存最早的《四库全书》刊刻的《茶经》桑苎庐藏本木刻像为蓝本,他成长在天门,成才在天门,《茶经》写作也是他才华正茂的青年时期。据此,我们在纪念馆、茶经楼、陆羽故园为陆羽树立起青年才俊的形象,他头披“唐巾”,一手盏茶,一手持书,风尘仆仆仿佛从历史的烟雨中走来,高大英俊,才华横溢,目光炯炯,坚定而自信,博学而伟大。
  第二,戡校圣书《茶经》。由陆羽研究会牵头,广泛征集《茶经》版本近百个,并对原文进行了校对、增补和注释。出版陆羽文化研究专辑。
  第三,修复陆羽圣迹。对陆羽纪念馆、古雁桥、涵碧堂、文学泉、西塔寺、佛子山陆羽读书处等多处陆羽遗迹进行修缮和改造。邀请武汉美院黄邦雄教授对纪念馆布局进行了总体设计,以《茶经》为主题,用20幅大型艺术木雕展示陆羽一生及其对人类的贡献。

  其次,以举办茶文化节的为契机,大力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陆羽广场。新建商业步行街、美食街、体育场、文化广场和地下人防工程,新建的陆羽广场成为江汉平原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城市文化广场;
  改造陆羽故园。将西湖水城重新规划设计,建设了岛屿,拱桥,亭台楼阁,亲水平台和浏览道,翻修了纪念馆,建起了茶经楼,并打通后壕,实行了西湖与东湖的贯通,河湖两岸植柳种花,四季景色宜人。
  重建西塔寺,由市政协原副主席杨普华同志牵头,采取集资化缘的办法,建起了一座宏伟的主殿。并请台湾高僧星云大师提写匾额,完成了几代人的宿愿。
  修缮“文学泉”景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论证,排干前壕水体,起土抬高景区地面,复建“涵碧堂”,“陆羽亭”,为保持“三眼井”井口和石盖的原样,采取下沉式井口布局,呈八角形放射状逐层向外展开,将断碑原样修复,立于井边并用玻璃罩保护,以市人民政府名义重新刊刻了“文学泉碑记”。建设临河栈道,九曲廊桥,改造周边建筑,保护古城墙,绿化美化周边环境,使其成为寻访陆羽的著名景点。

  佛子山茶园建设。在陆羽少年读书处建立观光茶园基地。在火门山下,陆子堰畔,建设千亩优质茶园,发展茶产业,推进陆羽文化旅游。
  从首届国际茶文化节到现在,已经有整整二十年了!
  20年来,天门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文为魂、以水为脉、以绿为韵、以人为本、以业为先”,努力建设工业引领的现代产业之城、开放活力的创新智慧之城、生态宜居的水乡园林之城、茶韵书香的文化品质之城、和谐共享的平安幸福之城,走出了一条具有天门特色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天门把包含陆羽茶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对城市街道、湖泊、公园等进行整体设计,植入文化特色,打上文化烙印。从西湖到东湖,由南湖到北湖,一批精品主题公园、游园的闪亮登场,让城市的环境熠熠生辉。一座城市一个花园、一个社区一座绿岛、一条道路一道绿色走廊,城市的结构美、层次美、色彩美已经融入到了天门的山水美、人居美、环境美之中。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基和灵魂,是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印记。天门独特的城市印记是什么?是以陆羽及《茶经》为载体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这是天门的重要品牌。
  陆羽茶文化经过多年的挖掘提炼与激活振兴,形成荆风楚韵的天门城市文化品位,赢得了一张张亮丽的名片。
  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蒸菜之乡……     
  把茶文化的基因融入到城市血脉之中,在传承中弘扬、在保护中发展,典藏城市记忆,培养城市文化个性。茶文化也为天门带来灵气、财气和人气,实现了城市的生态转型发展。
  这正是:茶香氤氲满天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