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圣陆羽 / 茶文化

陆羽编著《茶经》与《韵海镜源》有关联吗?

发布时间:2024-01-04 10:39 来源:陆羽研究会

童正祥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学者提出“陆羽《茶经》两次大的修改”说。说到其中第二次修改时断言:“大历八年(773年),湖州刺史颜真卿约请陆羽担任修订《韵海镜源》的工作……可以推定,正是利用这一机会,陆羽就便又辑录了古籍中有关茶事的一些资料,补充进了《茶经》[1]。”意思是说,《茶经·七之事》辑录历史上的茶事,有些茶事从《韵海镜源》中摘录下来,编入《茶经》中。这一说法没有历史依据,但被茶界长期以讹传讹。近年,中央电视台播映“典籍里的故事”,也沿用了这一错误说法。若探究起来,这是历史真实吗?让我们从比较两书的不同类型与内容说起。

一、《茶经·七之事》主要是小说笔记类文集

陆羽《茶经·七之事》 辑录了自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至唐的有关史记、传记、笔记、诏书、家书、医药书、地志和神异小说,以及诗、歌、赋等,共45种书籍的47则茶事,涉及与茶有关的历史人物43个 ,包括帝王将相、道家、僧人、文人、平民,内容包括茶的特性、产地、饮用、保健、药用、待客、倡廉、茶市、品茶、鉴赏、祭祀,以及神话故事等与茶有关的轶闻传说。


(图1)

具体来说,引用的史书资料有《晏子春秋》《晋书》《世说》《江氏家传》《后魏录》等,医药类如《神农食经》《本草》及华佗的《食论》等等。

考《晏子春秋》是中国最古老的传说故事集,大约成书于战国末期,是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晋书》记载的历史起于东汉末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江氏家传》与《后魏录》等故事都可在《晋书》中见到。《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集,主要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所载西汉人物的故事,多采自《史记》和《汉书》。

以上《史记》《汉书》和《晋书》等历史书籍,陆羽早在学生时代就已涉猎。少年时期即深谙茶学的陆羽,有意摘录其中的故事当在情理之中。上元二年(761年),李齐物去世,朝廷辍朝一日,诏赠太子太师,又赠司空、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颜真卿作《金紫光禄大夫守太子太傅兼宗正卿赠司空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李公神道碑铭》,碑铭中有“公遂贬竟陵郡太守,时陆羽鸿渐随师郡中”句,由此可知,少年陆羽曾经在竟陵太守李齐物身边生活一段时间。从《陆文学自传》可知,陆羽的学历是正规的:“天宝中.....时河南尹李公齐物出守,见异,捉手拊背,亲授诗集......后负书于火门山邹夫子野。属礼部郎中崔公国辅出守竟陵,因与之游处,凡三年。”从14岁至19岁,陆羽在火门山学堂邹夫子处读书五年,接受过正规的经学教育[2],上述史书和医书原本就是官学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内容。陆羽学成下山后,又结识了“研究生导师”崔国辅,相与评茶品水三年。正是李齐物、邹野和崔国辅三位大师成就了少年陆羽的满腹经纶,使他能够在28岁之前就撰写出了八种书籍六十一卷,即是最有力的明证:“著《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经》三卷、《占梦》上、中、下三卷,并贮于褐布囊。上元辛丑岁子阳秋二十有九日。”(注“上元辛丑”为公元761年)


(图2)

二、《韵海镜源》是韵书字典

颜真卿有《湖州乌程县杼山妙喜寺碑铭》记录《韵海镜源》的编撰经过:“真卿自典校时,即考五代祖隋外史府君与法言(陆法言,562年—?,隋朝音韵学家)所定《切韵》,引《说文》《苍雅》诸字书,穷其训解,次以经史子集中两字已上成句者,广而编之,故曰‘韵海’。以其镜照原本,无所不见,故曰‘镜源’。天宝末年,真卿出守平原,已与郡人渤海封绍高筼、族弟今太子通事舍人浑等修之,裁成二百卷。属安禄山作乱,止具四分之一。及刺抚州,与州人左辅元、姜加璧等增而广之,成五百卷。事物婴扰,未遑刊削。大历壬子岁,真卿叨刺于湖。公务之隙,乃与金陵沙门法海、前殿中侍御史李、陆羽......以季夏于州学及放生池日相讨论......来年春,遂终其事。”文中,“金陵沙门法海”:唐朝高僧,俗名裴文德,少年时由时任潭州观察使的父亲送往湖南沩山修行,后因皇子得病看遍名医都没能康复,裴文德就代替皇子出家,密印寺主持灵佑禅师为他赐法名“法海”。“殿中侍御史李”:名虚中,字常容(761—813年),贞元十一年进士及第,试书判入等,补秘书正字,后授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

从上列碑铭可知,颜真卿《韵海镜源》所用参考书主要是《切韵》《说文》和《苍雅》诸字书。考《切韵》五卷,是隋代陆法言所著韵书,书成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收1.15万字,按平、上、去、入四声193韵排列: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说文》即《说文解字》,作为中国最早的字典,由东汉许慎编著,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开创了部首检字法的先河,是中国最早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结构上按部首编排,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苍雅》是《三仓》《尔雅》等文字训诂之书的统称。《三仓》即《仓颉》《爰历》《博学》,是秦统一文字之后介绍小篆楷范的字书,汉代合此三书为一,断六十字为一章,统称为《仓颉篇》。该书凡五十五章,计3300字,小篆的常用字已大略具备。《尔雅》是第一部词典,“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汉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最早收录于《汉书·艺文志》。

由此可知,颜真卿《韵海镜源》的参考文献为《切韵》《说文》和《苍雅》诸字书,没有茶故事可供陆羽摘录。

《韵海镜源》最初版本藏于集贤书院和朝廷秘阁,唐朝末年曾经流传到日本,北宋尚存十六卷,南宋全部佚失。清代黄奭据《太平御览》辑录轶文一卷,收入《汉学堂丛书》(《黄氏逸书考》)。黄奭(1809或1810—1853年),字右原,一字叔度,清道光年间辑刊《汉学堂丛书》(一作《黄氏逸书考》)而名世。《汉学堂丛书》属辑佚丛书,收书二百八十五种,其《韵海镜源》一卷列33册101号。从其书影的体例内容也可看出,《韵海镜源》仅仅是一种音韵书。而不是史书和小说。


图3图4


图5 图6

三、陆羽编著《源解》早于《韵海镜源》十余年

众所周知,隋唐以后文字、音韵、训诂之学,总称“小学”,属古汉语文字学, 即语言文字学,附庸于经学,又称为字学。在我国古代,学习儒学必须要精通“小学”,即文字、音韵、训诂学知识。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学基础知识,才能读懂并考证那些佶屈赘牙、艰涩难懂的古代文字。为此,唐玄宗撰写了《开元文字音义》三十卷。作为学者,陆羽撰写《茶经》时,有关古文的音韵均依《开元文字音义》。从《茶经·一之源》中的自注文可以证明此点:“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从草,当作‘茶’,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宋本《茶经》将其中“音”字误刊为“者”字)

(图7)

从公元761年面世的陆羽自叙(宋人称“陆文学自传”)可知,他在完成《茶经》之前或者同时,就编撰过志书、史书,如《君臣契》三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等,也编撰过字书《源解》三十卷。后者要比颜真卿《韵海镜源》修定完稿的时间早12年。

从颜真卿本人撰写的《湖州乌程县杼山妙喜寺碑铭》可知:在湖州先后参与《韵海镜源》修书的文化精英多达58人,但不少人中途离开。而陆羽在编纂“委员”中名列第三,且善始善终。《碑铭》还因此提到:“有处士竟陵子陆羽《杼山记》所载如此......大历七年,真卿蒙刺是邦。时浙江西观察判官殿中侍御史袁君高巡部至州,会于此土。真卿遂立亭于东南,陆处士以癸丑岁、冬十月癸卯、朔二十一日癸亥建,因名之曰三癸亭。”从文中提到陆羽写有《杼山记》,以及“三癸亭”命名一事,足以说明颜真卿对陆羽才学与成果的认可。亦是邀请他从始至终参与《韵海镜源》编修的原因。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就《韵海镜源》的内容来说,它考证字体、训释字义、审定音韵,它是一部韵书、字书;而就它的体例来说,它以韵隶事、征引众书,则它又是一部类书。因此,它兼有字书、韵书和类书的性质”[3]。

从使用《开元文字音义》到编《源解》,可以说明陆羽当时的“小学”水平是出类拔萃的。多年的饱读经书与游历实践,《茶经》的著作完全凭个人的知识积累,七千多字一气呵成。他二十多岁完成的《茶经》,用不着到四十岁后再“修改”。

由此引出一句题外话: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有学者提出“《茶经》780年付梓说”[4],这是经不起推敲的谬误。究其原因,可能是受美国学者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里的一句话的影响。其英文原文如下:“It remained for Lu Yu,a Chinese scholar, to compile, about A.D,780,LheCha Ching, the first book to be devoted-.isentirety iotea.”

文句的意思是:“大约在公元780年,中国学者陆羽编纂了第一本专门的书——《茶经》。”[5]

之所以说“《茶经》780年付梓说”是错误的,基于以下两点:一是从中国印刷出版史来看,唐代连朝廷出书都不可能,更不谈个人有能力出版书籍;二是从《茶经·八之出》中几个地名变更时间,及撰书前后陆羽实际所到不同茶区的时间,可推断作品的定稿时间,尤其是要弄清“禄山乱中原”与“大唐中兴”所指的具体时间,不能与“安史之乱”混为一谈[6]。何谓“圣唐灭胡”? “明年”是何年?可以从元结的《大唐中兴颂》中找到答案。该文有序曰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陷洛阳,明年陷长安。天子幸蜀,太子即位于灵武。明年,皇帝移军凤翔,其年复两京。”文中“天宝十四为公元755年;“陷长安”是756年;“其年”为至德二年(757年)。“复两京”指李氏皇帝复位与收复东西两京的故事:即757年9月复长安,十月收复洛阳,唐肃宗李亨回长安,百姓出城二十里迎接,流泪高呼“万岁”;十二月初,李隆基回到长安…….

最后,还可看看古人心目中的“茶神”像,即国家博物馆藏一级文物——“陆羽展经图”,他完成《茶经》时是那样年轻;另有河南省巩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2015年出土的唐三彩“陆羽煎茶图”,可看出,他推广煎茶法时亦是而立之年。

由此可得出结论,陆羽编著《茶经》与《韵海镜源》没有关联。

作者简介:童正祥,天门市陆羽研究会顾问

参考文献

[1] 傅树勤,《茶经》的成书年代[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陆羽研究集刊1985年1期,天门市陆羽研究会

[2]童正祥,黄木生,火门山学堂考略[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第十九卷,2021年1期

[3]李柳情,《韵海镜源》的编纂、体例与流传,晋图学刊,2015.4期

[4]欧阳勋等,《《茶经注》[J],《陆羽研究辑刊》1984年8月

[5]WILLIAM H·UKERS. 《CHINA AND THE CH‘  A CHING》《The First on Tea》《 ALL ABOUT TEA》[M].Reprint Originally published:New York:Tea and   Coffee  Trade Journal Co,1935

[6]童正祥,讲好陆羽和《茶经》故事[N],《湖北社会科学报》,2022年9月1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
附件: